國禮《普京像》誕生過程:用10年前普京照入畫
www.fjnet.cn?2013-06-07 13:15? ?來源:中新網 我來說兩句
讓沉寂的 “非遺”熱鬧起來,是好事 1914年,沈繡的開山鼻祖沈壽女士應清末著名的實業(yè)家張謇之邀,定居南通,并在南通首創(chuàng)中國職業(yè)學校——女紅傳習所,為沈繡藝術培養(yǎng)了一批杰出人才。20世紀初,沈繡《意大利皇后像》和《耶穌像》曾獲得世界萬國博覽會“至大榮譽卓越獎”和巴拿馬世界博覽會一等獎。 之后,隨著沈壽、張謇相繼離世,加上中國近現(xiàn)代歷史上,戰(zhàn)火紛飛、兵荒馬亂,沈繡開始逐漸蕭條。此次參與普京肖像創(chuàng)作的幾位繡娘,是僅存不多的沈繡工藝大師。 說到沈繡的傳承問題,卜元講起了前不久他在一個美術院校里給學生們上課時的經歷。當時他談到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大部分同學不理解他為什么將沈繡視作一輩子的事業(yè)。 “這些年輕人選擇職業(yè),首先關心的是薪酬。而學習沈繡,不可能過幾年就有機會賺大錢,況且畢業(yè)時有20%的學徒很可能因為自身的原因面臨改行,而對于現(xiàn)在的年輕人來說,時間成本太高了”。 卜元理解年輕人的選擇,也為自己深愛的沈繡感到憂慮。 他想得明白,“非遺”是否能活得下去,活得好,核心在文化。“純技術層面的傳承,容易被歲月風干”。 好在這個春天,國禮的榮耀又為沈繡藝術喚起了些許生機。 送記者出門時,卜元連著接到好幾個電話,一個是南通當?shù)匾凰袑5男iL打來的,和他商量能否開一門沈繡課;還有兩個是外地電視臺的記者要趕來南通拍攝沈繡。 “你看,說熱鬧就熱鬧起來,又要忙了。”卜館長對記者說。 讓沉寂的“非遺”熱鬧起來,是好事,只是不知道這熱鬧能持續(xù)多久。(解放日報)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相關新聞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