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非"家庭陷戶籍壁壘 退回內地比擠進香港還難
www.fjnet.cn?2013-06-04 16:42? 朱家健?來源:濟南日報 我來說兩句
各方聲音 深圳婦兒心理健康專家張小梨: 孩子在兩種社會難找平衡點 深圳市婦女兒童心理健康服務中心主任張小梨認為,“雙非”家庭的孩子在香港上學,與其他同學相處,孩子心理上自然會出現一些比較和落差,“我為什么跟別人不一樣”的想法對孩子的成長會起到不好的影響,對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樹立勇氣、增強自信心等方面都會有負作用。“客觀說,香港地區民眾文化素養較高,出現‘排外’的情況即便有也是極個別現象。但畢竟地區差異存在,社會背景和人文環境區別不小,孩子反復在這兩種社會里學習生活很難找到平衡點,嚴重時甚至其特有的‘模仿’天性都會被打亂,自我塑造的結果并不理想,這樣的童年,你能說它是無憂無慮的嗎?”張小梨說。 香港資深政策評論員朱家健: “雙非”家庭也可以先苦后甜 “‘雙非’政策被叫停,從心理上會讓很多港人高興,因為從教育、醫療等社會福利來看,香港的資源也很有限,‘雙非’兒童的大量涌入難免會攤薄這些資源,增加港人競爭壓力。另一方面,‘雙非’兒童這個群體是香港政策框架的產物,既然容許他們出現,香港社會就要做好接納吸收他們的準備,而開放包容正是香港特有的優勢,尋求解決這些孩子求學、問病面臨的問題,香港政府責無旁貸,而這個群體在內地本身很多就是精英家庭,孩子們長大后如果回歸,一定會給老齡化問題突出的香港社會帶來一股新鮮的活力,也承載起香港明天的希望。”香港資深政策評論員朱家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認為,從讀書開始,“雙非”兒童就開始承受著大于常人的壓力,也更好地磨練著他們自立的能力,目前的困難都應該是暫時的。如果香港政府有所識,有所為,關注這個群體,以政策為導向,社會團體積極參與,幫助他們盡快融入香港,那么“雙非”家庭也可以先苦后甜。 “雙非港童”家長、網友“東北香瓜”: 雙城生活路長愁更多 這些被貼上“標簽”的“雙非”兒童是一個特殊群體,他們中最大的現在也只不過10歲出頭,從出生開始,就注定要比別人承受更多的辛苦與不易,受到異樣眼光看待,已經不利于他們的健康成長。成年后還要面對學業求職、組建家庭等諸多問題。如果回到香港,他們的語言和生活壓力遠遠高于同齡人;不回香港選擇在內地生活,他們的港人身份又毫無優勢可言,反倒增加了不少生活成本。這種困惑已經開始讓相當一部分“雙非”父母感到壓力重重,開始后悔當初的決定,后“雙非”時代的雙城生活,難免路長愁更多。綜合《保定晚報》、《經濟觀察報》、《晶報》等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5-26]調查顯示九成新赴港“雙非”子女學習壓力重
- [ 02-08]香港揭發23宗“雙非”冒“單非”產子個案 一宗已判監
- [ 01-28]“雙非”兒童在港搶學位 家長:后悔赴港產子
- [ 01-16]梁振英:維護港人利益是施政目標
- [ 01-07]香港"雙非"孕婦零配額今年實施 醫管局嚴格把關
- [ 01-06]回港“雙非”兒童預期達8.5萬 房屋需求增加
- [ 05-10]“雙非”孕婦沖急癥室 收費大漲9萬港元
- [ 04-25]香港公立和私立醫院明年全面停收“雙非”孕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