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南水北調工程采用了一些水利模型,這些模型有什么用途? 劉麗君:在南水北調工程中,我們創造了兩個模型,一個是水泵的模型,這是為了讓水泵效率最大化。我們的做法主要是選擇最優的葉輪。外行看葉輪都是差不多,但實際上這個葉輪非常有講究,哪里稍微彎一彎扭一扭,效率就不一樣了。 第二個模型是泵站整體模型。泵站前面是進水池和引河,后面有出水池,這一塊也需要做模型,在江都就做了一個模型,非常大的一個模型,這個模型設置的目的就是使長江水很順地進入泵站。我們的做法是在進水池做了一個“Y”字型導流墩,從而使得長江水到泵站外是均勻的,可以垂直進入泵站,就像一團面條,梳理得整整齊齊的;水進入進水池沒有一點漩渦,可以說進水是靜悄悄地進,出水也只有很小的漩渦,沒有浪花。因此,調水工程不可能像水電站或大壩工程那樣波瀾壯闊、洶涌澎湃。 四問 南水北調影響揚州水資源嗎? 江水過揚州每秒4萬多m3,僅取500m3 記者:南水北調怎么應對突發污染事件? 劉麗君:應該說,我們水利部門的主要任務就是調水,而水質保障由環保部門負責。但我們也有一些預案,比如我們可以預告,上游來水可能會出現問題,我們就會關閉口門,改變調水線路等。如真有污染水下來了,我們會加大排水流量,對污水進行稀釋,進而幫助減輕一些污染事件。不過,根本性的水質保障還是要依靠環保部門,如南水北調沿線水質的監測、相關信息的對外發布等。 在南水北調工程建設時,水利部門和環保部門是有非常多的溝通和協調的。南水北調工程其實有兩塊內容,一塊是調水工程,另外一塊就是治污工程,跟南水北調工程同時規劃的有102項治污工程,完工后又增添了20多項。 沒有環保部門的通力合作,我們調過去的水也是廢水、污水,不能用。我們保證江蘇出省的水是地表三類水,而且,我們會盡可能做到出省的水是最優的三類水。 就我了解,藺家壩(與山東交界地)28日的水質是三類水,是達標的。 記者:南水北調調水對揚州水資源有沒有影響? 劉麗君:江蘇地處長江下游,從我們這經過的水平均每秒有1萬多立方米,這么多水最終都是淌到海里去了,像現在這個季節,經過揚州的水每秒鐘有4萬多立方米,所以每秒調500立方米的水,只是“杯水車薪”。實際上,我們也考慮過極端條件,并有預案。如長江水流量很小,特別是遇到極枯年份時,我們也會臨時避讓。所謂極枯年份,就是長江流量低于每秒1萬立方米時。但三峽大壩的建成,使得這種極枯年份的現象很少出現。 延伸閱讀 南水北調江蘇工程有五大顯著特征 年最高抽水量: 5個洪澤湖 劉麗君告訴記者,南水北調東線江蘇段工程具有五方面的顯著特征。 一是輸水線路長。江蘇段兩條調水線路總長達1000多公里,工程涉及江蘇省徐州、淮安、鹽城、揚州、泰州、宿遷6市,24個縣(市、區)和3個農場。通過京杭大運河串聯洪澤湖、駱馬湖、微山湖三大湖泊,溝通長江、淮河、沂沭泗三大流域水系,并以大型泵站群為動力,將提水、蓄水和輸水聯結成一個有機整體,實現跨流域、跨地區水資源優化配置的目標。 二是供水規模大。全線新建、改造18座大型泵站,總裝機容量達21萬千瓦,江都站的抽江能力達到500立方米/秒,規劃抽江規模最高年份達到157億立方米,相當于正常年景5個洪澤湖、25個駱馬湖的蓄水量。 三是水質要求高。根據“先節水后調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環保后用水”的原則,江蘇規劃建設102項治污項目,把節水、治污、生態環境保護與調水工程建設有機結合起來。 四是綜合效益好。按照流域與區域統籌兼顧,水資源與水安全、水環境綜合治理的規劃設計原則,江蘇段工程在保證跨流域調水目標的同時,將顯著提高蘇北地區城鄉供水、農業灌溉和防洪排澇的工程能力,有效改善沿線水生態環境和河道水運能力,充分體現工程資源環境和經濟社會綜合效益。 五是體制機制新。按照“政府宏觀調控、準市場機制運作、現代企業管理和用水戶參與”的體制原則,江蘇省政府建立了南水北調工程建設領導小組,負責工程建設的組織領導和決策部署,下設辦公室承擔具體工作。成立了南水北調東線江蘇水源有限責任公司,作為國有獨資公司,履行項目法人職責,承擔工程建設和運行管理工作。 |
相關閱讀:
- [ 02-06]北京今年從境外調水3億立方 汛前治理34條河道
- [ 01-22]南水北調配套工程明年基本建成 2014年輸水進京
- [ 01-15]南水北調工程完成投資超652億元創歷史新高
- [ 12-27]一泓清水北上 助力“美麗中國”——南水北調工程建設十周年
- [ 12-19]南水北調中線規劃12旅游圈 可從北京騎車到丹江口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