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獨生子女一人養六個老人 面臨 “養老奴”困境
www.fjnet.cn?2013-05-26 14:41? ?來源:齊魯晚報 我來說兩句
>>公婆難伺候引矛盾,后來我學會了寬容 出鏡者:凌眉 女 32歲企業培訓 養老標簽:老人難伺候 嫁給老公郁健完全是陰差陽錯,本來朋友介紹我與他表哥認識,誰知我倆竟擦出了愛情火花,成為旁人艷羨的甜蜜戀人。婚后我們一直忙于事業,我在醫院干過一段時間人事工作,后來轉行成了培訓師。郁健心思細膩,非常孝順,這也是當初我對他有好感的理由,戀愛時他有時間便陪我去看姥姥,耐心給姥姥剪指甲,不厭其煩地與姥姥嘮嗑,我想,嫁給這樣的男人,我肯定會幸福一輩子。 可是,幸福不是你想得到就能得到的,總有些干擾因素在左右縈繞。公婆住在干休所,婆婆是南方人,愛干凈,沒孩子時每個周末我都回去幫她干活,洗被單、擦玻璃、侍弄院子里的花草,并去超市買一些他們愛吃的蝦餃、臘肉等。兒子出生后,我天天忙得腳打后腦勺,兒子早產,體質弱,很費精力,而郁健又不定時出差,所以我們回去得少了。公婆三天兩頭給我們打電話,一會兒說想孫子了,一會兒說家里冰箱壞了,一會兒說身體不舒服了,整天制造緊張氛圍,有時還振振有詞地問,“你們到底還管我們這兩位老人嗎?”我只痛恨自己沒有分身術,我父親早年病逝,母親患有高血壓,每周得跑醫院給她拿藥;姥姥住在老年公寓,每個周末我必須過去看看;工作上還有一些客戶關系要打理。很多時候,從外地出差回來,我顧不上休息便去婆婆家看看,一周給他們打兩個電話,即使這樣,他們仍然不滿意。 養老壓力不只是錢的事,關鍵是操心費力。我先后給公婆請了好幾個保姆,而且是委托家政公司的朋友找的,他們都不滿意,非得讓我和郁健搬回去住,郁健給他們解釋過,我們不是不想搬回來,而是工作所迫,離不開。聽到這里,婆婆一臉不悅地走開了。老人都渴盼子女繞膝承歡,對此我很理解。那年國慶節,我和郁健都加班,但還是特意請假,提前安排,帶公婆去臺灣玩了一圈,陪他們出去散散心,可回來沒多久,他們又開始鬧情緒了。我滿腹委屈,與郁健激烈爭吵起來,覺得公婆比小孩子還要任性,他斥責我不懂事,我滿臉無辜地說,“你看誰懂事,換一個不行嗎?” 去年,76歲的姥姥突然昏迷住院,醫生檢查后說她腦部長了個惡性腫瘤,因為年齡大,只能保守治療。母親難以接受,偷著掉淚,我更是心疼不已。姥姥住院,我怕累壞母親,出錢請了護工,而母親接著就辭退了,說,“外人伺候哪能和自己家人相比?”姥姥只有母親一個孩子,母親白天陪床,我和郁健晚上輪流值班。郁健值了不到一周便大呼熬不住了,我痛罵他一頓,“你對你爸媽那么有耐心,過來陪幾天床就受不了了?婚前你是怎么表的態?”他瞪著眼睛說,“我上班打不起精神,快被領導開除了!”我聽了也不是滋味,不禁嗟嘆“子女少,養老難”啊。 姥姥病逝前的那個月里,母親帶著她幾乎逛遍了市區所有的公園,打不上出租車,她便用輪椅推著姥姥到處走。姥姥去世后,我似乎一下子明白了很多,面對公婆的吹毛求疵、不合理要求,我漸漸學會了寬容,盡可能多抽出時間回家看公婆、陪母親。 婚姻指南:盡孝要及時,老人不能等,這個道理人人都懂,但社會競爭壓力大、休假制度不完善、社會養老體制發展滯后,這是不爭的事實,使得年輕人照顧父母往往力不從心。而老人退休步入晚年后,心理與情感都非常脆弱,非常想從子女那里獲取認同與關愛,如同小時候我們渴望從父母那里得到肯定與依賴一樣,以擁有安全感與幸福感。老人的訴求得不到滿足,會出現憤怒情緒投射,難伺候屬于正常。對此,我們應多一些寬容和理解。夫妻不妨坐下來進行商討,制訂詳細贍養方案,最大限度地滿足老人的需求。從另一方面說,贍養父母也是對我們情商的考驗,可以借此創建牢固的家庭情感支持系統,促進夫妻的親密關系?! ?/p>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5-24]養老之難如何破解:服務、資金、精神一個都不能少
- [ 05-24]人民日報刊文:事業單位養老改革 為何遇阻
- [ 05-24]黨報解析事業單位養老改革遇阻:怕改后待遇降低
- [ 05-23]臺“以房養老” 20余天暫無人申請
- [ 05-19]民生改善: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 [ 05-16]海南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推行近4年參保率僅27%
- [ 05-15]公務員入獄前的養老保險還算嗎
- [ 05-13]黑龍江一養老院火災致兩人死亡 現場當日被推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