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談中歐自貿區:談判很復雜 瑞德起推動作用
2013-05-24 11:31? ?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陳瑋 陳瑋 |
分享到:
|
結束對印度和巴基斯坦的訪問后,中國總理李克強首訪24日起進入“歐洲時間”,他將相繼到訪瑞士與德國。其中,經貿議題成為輿論關注焦點。5月24日,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歐洲所所長張健做客中新網《新聞大家談》,解讀相關話題。中新網記者張龍云 攝 中新網5月24日電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歐洲所所長張健24日做客中新網《新聞大家談》時表示,大型經濟體之間商談自貿區一般都比較復雜,從目前來看,中歐簽自貿區協定近兩年難度較大,但瑞士和德國將起到推動作用。 對于中國對德投資將著重于哪些領域的問題,張健表示,中國的投資趨勢跟對象國有比較大的關系,對德國來說,中國的投資還是主要集中于制造業,特別是高端的制造業。中國投資進入了德國以后,德國的產品可以更快更方便地進入到中國市場,這對于德國的企業是有好處的。 張健進一步解釋稱,因為德國的好多企業特別需要穩定的市場,所以中國的投資,包括一些并購入股,對這些企業擴大生產能力,應對歐洲市場萎縮的局面都有很大幫助,所以他們也歡迎中國的投資,另外中國經歷經濟轉型,品牌、技術這方面的意識也在增強。 談及中歐自貿區,張健指出,中歐自貿區是一個比較復雜的問題,德國方面有這個表態很正常。因為德國是一個出口大國,它的經濟特別依賴外部市場,所以它對自貿區協定一向比較積極,對于跟中國加強經貿合作,甚至建立自貿區,對德國來說好處很大,所以德國對于推動中歐建立自貿區,比較積極熱心。 張健繼續指出,從中歐來說,大型經濟體之間商談自貿區,一般都比較復雜,就像歐美自貿區,談了很多年,現在又開始啟動,但是困難、問題還是很大,大型經濟體之間談自貿區,牽扯的問題非常多,敏感的問題比較多,談起來顯得費時一些。 “但這是一個趨勢,中瑞之間的自貿區協定,相信歐盟會認真研究,因為瑞士作為一個制造業比較強的一個國家,能夠跟中國簽訂自貿區協定,而且發展比較好的話,對歐盟應該說還是會帶來比較大的刺激。”張健認為,對于中歐自貿區,德國也會從中起到一個比較大的推動作用。雖然說談判的難度比較大,但趨勢可能難以抑制,瑞士有帶動作用,德國會推動。 張健強調,歐盟是一個復雜的組織,歐盟委員會有很多成員國,有些成員國態度不積極,所以難度比較大。至于什么時候可以談成,這不好說,要看形勢的演進,看中瑞自貿區的帶動,德國的推動,還有其他國家的態度、看法,可能也會有調整和改變。到時候應該會水到渠成,但是從目前來說,近兩年估計不大可能。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