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評湖南27歲副縣長等不公:影響中國夢實現
www.fjnet.cn?2013-05-09 07:34? ?來源:CNTV 我來說兩句
解說: 今年3月,教育部副部長杜玉波介紹,據2月初,對近500家用人單位的統計,這些單位2013年計劃招聘崗位數同比平均降幅約為15%,一方面是縮水的崗位需求,一方面是又創新高的畢業生人數,今年有多少畢業生將不得不面臨畢業及失業的困境。而近年來,面對幾乎每年必談的就業難,原因究竟是什么?問題又出在哪里?幾天前,清華大學就業指導中心主任熊義志和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就業研究所研究員丁大建在接受《光明日報》采訪時闡述了自己的觀點,他們認為既有一直存在的老問題,也有長期積累的歷史原因。 丁大建 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就業研究所研究員: 當下就業這種壓力,我理解它是一個比較長期的壓力,主要還是來源于我們比較快速的擴招,從九十年代末期比較快速的擴招,所以我們的畢業生當時的招生規模從一百多萬一下擴大到今年畢業生已經接近700萬了,那么這樣一個急速擴招,形成一個長期的就業壓力,因為你這樣一個大規模的擴招,我們經濟發展速度沒有那么快。 解說: 高校的大門敞開了,畢業生也相應地增多了。丁大建認為,造成大學生就業市場供需不協調的原因,除了高校擴招,還有另一個主要原因。 丁大建: 再有一個,在我們急速擴招造成總量供給突然加大的時候,正好也碰上我們高校分配的這種改革制度的一個情況,就是原來由從計劃分配,逐步在2000年最后基本上全部轉城市場,就是市場體制的分配,不是(計劃)分配,改成自己找工作,那你供給突然加大,這種市場的需求與供給的匹配就出了問題。 解說: 事實上,關于大學生就業難的話題近年來討論一直不曾停止,清華大學就業指導中心主任熊義志把今年的緊張形勢總結為四個原因:中國經濟增長率有所降低,加上國際經濟持續低迷,導致總體就業需求下降。經濟結構調整以及外部經濟沖擊,導致部分行業就業需求降低。大學生就業市場供大于求的格局持續存在。高等教育質量還需要進一步提升,高校的人才培養還不能完全適應社會需要。他認為,其中前兩個因素是今年碰到的新形勢,后兩個問題則是近年來一直存在的問題。 幾天來,在網絡上流傳著這樣一組照片“假如大學可以重來”,攝影師將對頭對準了這些年輕人,這其中就包括“不做工科女”、“繼續考研”、“換專業”的心愿,我們不知道這其中是否有包含著對于就業難的現實表達?當夢想遇到現實,看看網絡上那些關于最難就業專業、最好就業專業的統計,問題的反思也許還應該回到校園里。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5-03]駐英大使:中國夢不是要“獨步武林”獨霸天下
- [ 04-19]新華網評:多維度的“中國夢”
- [ 04-16]中國新內閣履職滿月:力推改革 打造經濟升級版
- [ 04-05]人民日報:習近平治國思想將成中國道路一部分
- [ 04-02]新華圖片特別策劃:圖解“中國夢”
- [ 04-02]《求是》刊發秋石文章:中國夢匯聚磅礴正能量
- [ 04-01]人民日報任仲平:筑就民族復興的“中國夢”
- [ 03-29]77歲老人創作12米書法長卷《中國夢》圓慈善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