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油價跌跌不休 成品油價改需“撥云見日”
2013-04-23 08:30? ?來源:國際金融報 責任編輯:林洪熙 林洪熙 |
分享到:
|
雖然上周國際油價連續兩個交易日反彈,截至4月19日,本月以來紐約原油期貨主力合約下跌9.48%,布倫特原油期貨主力合約下跌9.43%,分別跌破90美元/桶和100美元/桶的水平。目前,歐美市場對于原油價格的中期走勢總體呈悲觀預期。但對于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成員國而言,穩定的目標價格極其重要,直接關系其財政收支平衡,因此必然會采取相應措施調整油價供應量,一旦限產保價措施出臺,油價是否會獲得一定的支撐乃至反彈?市場拭目以待。 春季為煉化企業設備維護期,國際能源署預計由于歐洲、亞洲和中東等地區煉化企業的春季常規設備維護,成品油總產能將削減,因此4月份原油的煉化需求將維持較低的水平;因此夏季用油高峰期的到來,由于季節性需求波動而導致的油價下跌會隨著而出現反轉。但是情況顯然更為復雜,因為從實體經濟需求來看,歐美經濟復蘇的表現持續疲軟,導致原油現貨價格下跌;同時市場對于歐洲經濟復蘇的預期總體依舊悲觀;而對于美國經濟復蘇前景也從謹慎樂觀轉為悲觀。 從原油儲備來看,最近半年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的石油儲備高于過去5年的平均水平,說明市場供給的調節能力非常充裕。如果油價持續下跌,OPEC成員國必然會采取更為直接的限產報價措施。盡管目前其內部對于是否馬上采取措施存在爭議,但根據最近幾年來的市場觀察,如果油價回落至80美元/桶左右水平,則限產措施將極有可能實施。 國際油價連續下跌為國內成品油價格改革提供了有利時機。此前備受詬病的“22+4%”的成品油定價機制終于退出歷史舞臺:3月26日,國家發改委正式宣布試行新的成品油定價機制,將22個工作日的調整周期縮短至10個工作日,取消4%的幅度限制,僅在油價變動幅度低于50元/噸時暫緩調價。隨后,國內汽柴油出廠價格每噸分別下調310元和300元,這一舉措是否意味著“中國需求”將更為頻繁、直接地影響國際石油市場供需格局,從而對近期受歐美經濟復蘇前景暗淡所拖累的國際油價以有力支撐? |
相關閱讀:
- [ 04-22]國內油價本周四或降 預計每升下調3毛錢
- [ 04-22]油價25日迎年內最大幅度下調 每噸或降超400元
- [ 04-18]河南靈寶公交車票漲價0.5元 市民稱事前沒通知
- [ 04-12]油價新機制致套利受限 加油站競爭加劇忙促銷
- [ 04-11]油價新機制首秀擱淺 盤點成品油15年間5次變革
- [ 04-11]發改委:因波動幅度未超50元 本次油價不調整
- [ 04-11]新機制下首個油價調整窗口汽、柴油價不變
- [ 04-11]新機制下首個調價周期成品油價未調"常態化"明朗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