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鰲亞洲論壇今起舉行 亞洲舞臺頻發世界聲音
2013-04-06 08:57? 馬學玲?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林洪熙 林洪熙 |
分享到:
|
全球經濟復蘇乏力 亞洲“引擎”如何應對受關注 剛剛過去的2012年,亞洲經濟增速有所放緩,與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之后的一輪強勁增長形成鮮明對比。尤其是作為亞洲經濟體量最大的中國,由于政策調控,經濟增速放緩。媒體指出,謀求區域合作進而達成共同發展,成為亞洲國家當務之急。 專家認為,此次博鰲亞洲論壇尋求亞洲共同發展,可謂恰逢其時。此次年會主題是:“革新、責任、合作:亞洲尋求共同發展”。 周文重表示,今年世界經濟前景依然不容樂觀,各主要經濟體的轉型道路并不平坦。金融危機艱難時刻激發出的同舟共濟精神受到保護主義等不和諧聲音干擾。因此,論壇重申和弘揚“亞洲尋求共贏”精神,尋找利益的共同點和交匯點,超越分岐,共同發展。 “越是經濟低迷之時,越有變革求新之必要。”周文重說,今年年會議題中涉及反思、改革、轉型、創新的比例最大。 “在全球經濟復蘇非常乏力的當下,亞洲如何應對當前經濟局勢,將是此次論壇的重要看點。”曲星說。周慶安與其持相同觀點,他說,此次年會一個很重要的看點就是梳理在世界經濟復興“前夜”,亞洲能夠扮演的角色。 民間經濟論壇“搭臺” 公共外交“唱戲” 據中國外交部發布的消息,應中方邀請,此次論壇前后,將有7位外國元首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3位外國政府首腦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其實,每年都有外國領導人在論壇之際訪問中國。 除現任政要外,博鰲亞洲論壇年會也是眾多國家前政要聚首的機會,一些重要國際組織負責人也頻現身。此外,每年的論壇年會還吸引多國商會組織、慈善機構、跨國公司負責人、知名學者、青年領袖等各界人士與會交流。 此間有媒體認為,作為一個國際性的民間經濟論壇,博鰲亞洲論壇成立10余年來,已逐漸成為一個公共外交的大平臺。 “公共外交首次寫入中共黨代會報告,足見中國執政者對公共外交的重視。”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金燦榮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表示,此次博鰲亞洲論壇就是很好的公共外交平臺。 “中國高規格、大規模舉辦此次年會,顯示中國新一屆領導層非常重視公共外交工作,尤其重視在公共外交舞臺上與世界多個層面的對話,其中包括與公眾對話。”周慶安認為,中國將推進這種對話,來回答世界對于中國發展過程中的疑問,推動世界更好地理解和接納中國的和平發展。馬學玲 |
相關閱讀:
- [ 04-07]博鰲亞洲論壇年會今開幕 習近平將發表主旨演講
- [ 04-06]博鰲亞洲論壇名人賽:政商名流輕松打橋牌(圖)
- [ 04-06]四海群賢聚博鰲 八方共尋新契機
- [ 04-06]洛克菲勒家族后裔杜拉尼參加青年領袖圓桌會議
- [ 04-06]美女禮儀靜候博鰲論壇開幕
- [ 04-06]博鰲亞洲論壇今日起舉行 習近平將偕夫人出席
- [ 04-05]傳遞亞洲聲音 探尋革新之路——2013年博鰲亞洲論壇熱點前瞻
- [ 04-05]習近平在三亞為緬甸總統吳登盛舉行歡迎儀式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