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揭秘西安阿房宮:民營項目投資不足經營不善
www.fjnet.cn?2013-04-02 13:40? 楊 洋?來源:廣州日報 我來說兩句
遺址保護VS城市建設 “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壓三百余里,隔離天日。驪山北構而西折,直走咸陽。二川溶溶,流入宮墻。”杜牧在《阿房宮賦》中的描寫依然讓人向往,但考古發現證明這些從未存在過。 阿房宮遺址是一個夯土臺基,相當于“地基”,該夯土臺東西長1270米、南北寬426米、現高12米,跟阿房宮景區一路之隔。 記者站在高處望向遺址,只是一片樹林。走進樹林中間,能看到一些夯土臺斷面,可以發現黃土有分層,排列得細膩整齊。 按照阿房宮遺址新規劃,這些斷面將被保護起來用于展示,被拆除的景區的位置將建立2.3平方公里的一個全方位展現秦文化的國家級考古遺址公園。遺址公園將于2015年7月1日建成開園,免費開放。 鄭育林說,此次拆除阿房宮,實質上是對城市規劃和文物保護規劃沖突所作的協調,也體現了文物保護思維的變遷。阿房宮雖然已被認定為國家文保單位,但保護模式是粗放的,就是劃范圍禁破壞。 直到近幾年,西安首先嘗試了“遺址公園”的做法,是以遺址為中心建設公園,把休閑和商業功能引進來,對周邊的民居改造建設。周榮說,遺址公園的做法起到彰顯文化氛圍、帶動經濟發展、保護遺址的作用。但他同樣擔心會出現商業氛圍過濃、生活配套跟不上的問題,做好細節并不簡單,西安也還在摸索之中。 “曲江模式”會否再現? 借文物抬地價? 古都西安的城市發展以南北為先,得益于此,城北的大明宮遺址率先開始建設遺址公園,城南的曲江新區也發展迅速。而東郊布滿紡織廠,西郊聚集化工廠,一度落后。 隨著城市發展,西郊秦阿房宮遺址成為西安第三個大遺址保護計劃。對西安人來說,遺址公園并不新鮮。近十年間,各大遺址公園成為了西安市的新興旅游點。其中最著名的遺址公園之一就是位于城南的曲江池遺址公園,其代表的“曲江模式”飽受爭議。 在該遺址公園建設的過程中,多個村莊被征地拆遷,兩千多戶農民整村搬遷。原本30萬元每畝的土地上漲到300萬~600萬元每畝,曲江新區最高房價達4萬~6萬元每平方米,成為西安高端地產集聚的板塊。這使一些學者質疑建設違背文物保護的初衷,掛文物的羊頭,賣地產的狗肉。此次阿房宮遺址公園的建設,也難免面臨類似的質問。(記者楊 洋)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4-02]山寨版“阿房宮”拆了就別再折騰
- [ 04-02]中國青年報:山寨版“阿房宮”拆了就別再折騰
- [ 04-01]陜西阿房宮景區耗資2億建成僅13年將作違建拆除
- [ 04-01]陜西阿房宮景區耗資2億建成僅13年將作違建拆除
- [ 03-27]阿房宮景區為何說拆就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