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龍”號6月潛水器起航 用5年向常態化業務過渡
2013-03-29 12:02? ?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黃曉夏 黃曉夏 |
分享到:
|
原標題:“蛟龍”號6月首開航次用5年時間開展試驗性應用 資料圖:2012年6月3日上午,“向陽紅09”試驗母船搭載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從無錫江陰蘇南國際碼頭起航,奔赴馬里亞納海溝區域執行蛟龍號載人潛水器7000米級海試任務,挑戰中國載人深潛歷史的新紀錄。中新社發李一芳攝 中新網3月29日電 據國家海洋局網站消息,3月28日,中國大洋礦產資源研究開發協會辦公室主任金建才表示,“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將于今年6月~9月進行海試后首個航次——試驗性應用航次,用5年左右時間開展試驗性應用,完成其從海試向常態化業務運行的過渡。 金建才透露,今年的試驗性應用航次是“蛟龍”號海試成功后首個航次,其組織與技術難度不亞于海試。“蛟龍”號計劃于6月初起航,在中國南海、中國大洋協會多金屬結核勘探區和富鈷結殼資源申請區開展3個航段的作業,9月下旬返回國內。 “蛟龍”號試驗性應用航次將繼續借鑒海試成功的組織模式。其間,“蛟龍”號將緊密結合中國大洋資源調查需求,搭載不同工具,按照“安全第一、由簡到繁、由易到難”的原則,初步選定在中國大洋協會多金屬結核資源勘探合同區(海底平原區)、富鈷結殼資源申請區(海山區)和多金屬硫化物勘探合同區(洋中脊區),開展海底觀察、取樣、拍攝、探測等高精度作業。多金屬硫化物區將是工作的重點。 “這些計劃要根據前期備航情況,科學工程部門做出相關論證,再作出具體、詳細的計劃。”金建才說。 此外,“蛟龍”號試驗性應用航次將首次采用潛航員和科學家共同下潛的模式,載著不同領域的科學家潛入深海,依據不同的任務,完成相應的作業。金建才表示,這種模式的操作規程不同于海試,需要相互配合,目前的制度還需要健全,科學家也需要培訓。 金建才稱,“蛟龍”號海試成功后,沒有直接投入常態化應用,而是開展試驗性應用,這是因為當前的一些條件還不具備:為“蛟龍”號等深海高技術裝備提供維護保障的國家深海基地還處于設計階段;為“蛟龍”號提供支撐的工作母船尚未建造;“蛟龍”號部件國產化率仍待提高;“蛟龍”號水下作業工具包尚待進一步開發;支撐“蛟龍”號應用的專業化潛航員和操作維護隊伍尚不健全;面向全國開放、共享的裝備應用管理機制尚待建立等。 金建才表示,為加快促進“蛟龍”號業務運行常態化,在開展試驗性應用航次工作的同時,還將重點強化“蛟龍”號作業功能,加快提高備品備件國產化保障水平,推進科考所需作業工具包的開發應用;加快國家深海基地建設和工作母船建造步伐;加快選拔培訓第二批潛航員,培養一支高素質的專業化維護操作隊伍;加快應用機制建設,提高“蛟龍”號應用的綜合效益。 |
相關閱讀:
- [ 03-28]“蛟龍號”擬于6至9月開展首次試驗性應用作業
- [ 03-25]“蛟龍號”深潛器將從今年6月起投入實際應用
- [ 03-25]"蛟龍"深潛器6月將投入實際應用 未來尋求四突破
- [ 03-24]“蛟龍號”深潛器今年6月起投入實際應用
- [ 01-19]兩院院士評出2012年中國和世界十大科技進展
- [ 01-15]大力傳播勵志故事 唱響網上青春旋律
- [ 12-29]新華社評出2012年國內十大新聞
- [ 12-21]“蛟龍”明年探訪南海 中國首招2名女性潛航員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