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國務院第一次全體會議看新一屆政府施政指向
2013-03-22 07:03? 陳二厚?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林洪熙 林洪熙 |
分享到:
|
3月20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北京主持召開新一屆國務院第一次全體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 新華社記者李濤 攝 “向人民交出合格的答卷”——從國務院第一次全體會議看新一屆政府施政指向 3月20日,春風時節。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第一次全體會議并發表講話,標志著新一屆政府開始全面履責。 本屆政府任期的五年,是我國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邁進具有決定性意義的五年。我們離實現現代化目標越近的時候,面臨的風險和挑戰也就越多、更大。新一屆政府如何攻堅克難?從會議傳遞的信息,可以看出新一屆政府的施政指向。 穩中求進,保持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 本屆政府開局之年,面對的國內外經濟環境依然復雜嚴峻:歐債危機仍在發酵,外部形勢的不確定因素較多;我國經濟今年開局雖然平穩,但物價上漲的苗頭開始出現,房價上漲的預期壓力也在加大。保持中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任務艱巨。 會議提出,要把今年和今后工作結合起來,既立足當前又著眼長遠。第一就是持續發展經濟。并從把握“穩中求進”的主基調出發,針對不斷變化的形勢做了具體部署。 “穩”,就是要統籌處理好穩增長、防通脹、控風險三者的關系。當前正值春耕備耕時節,穩住農業生產,對于夯實經濟增長的基礎、穩定物價、抵御風險意義重大。 穩的同時要求進。“進”就是要促進經濟轉型,切實提高增長質量和效益,打造中國經濟的升級版。 這無疑是著眼長遠的決策。升級版意味著:經濟增長要有質量和效益的支撐,是能夠保證就業和提高收入的增長,是能源資源環境可以匹配的增長。 中國經濟不轉型,發展將難以為繼。但轉型是場“硬仗”,作為一個發展中大國,處理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更為復雜,“進”比“穩”難度更大,更考驗決策者智慧。相信新一屆政府會迎難而上,拿出綜合之策。 著力織就覆蓋全民的基本民生保障網,大力促進社會公正 民生連著民心,也連著發展。保住基本民生,不僅能讓百姓過上更好生活,也能讓群眾消除后顧之憂,能就業,敢創業,促進發展。 近年來,政府在教育、醫療、住房、養老等基本民生保障上投入巨大,但在不少領域還存在“短板”。僅在保障性安居工程方面,除了要完成“十二五”期間覆蓋面達到20%的目標,還要陸續改造1000多萬戶棚戶區和大量的城鄉危舊房。而在養老保險、義務教育等領域,也還有“應保未保”現象。 13億人的基本民生保障是世界性難題,對新一屆政府來說,面臨的任務尤為艱巨。此次會議提出,圍繞保障基本民生,做到織好網、補短板、兜住底,讓人民群眾安心創業就業。 這意味著新一屆政府要下更大的決心,花更大的力氣,拿出更多的“真金白銀”改善民生。體現了政府的責任擔當,也讓老百姓更加期待。 同時,促進社會公正,也是本屆政府施政的一個著力點。會議提出,要從制度上為所有人、所有企業創造公平競爭、公平發展的機會。 公正是激發社會創造和活力的源泉,“兩個所有”“兩個公平”意味著,新一屆政府將在建立和完善社會公正制度上積極作為,必將進一步激發廣大人民辛勤勞動和創造的熱情。 建設創新政府,用制度創新來推動發展 30多年改革開放,極大地解放和發展了生產力,使社會活力奔涌。當前,改革已進入深水區、攻堅期,如何攻堅克難,這次會議給出了明確的回答:建設創新政府,各部門都要用改革的舉措,用制度創新來推動發展。 當前,財稅、金融、價格、土地管理、戶籍制度等領域的改革,既關系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也是人民群眾關注的焦點。推進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改革,既要有啃“硬骨頭”的決心和勇氣,更需要智慧和路徑。 “創新政府”意味著,政府將更加注重用制度建設來深化改革,凸顯出新一屆政府用改革思維來謀劃和推動發展的理念。 “己正正人”,廉潔政府、法治政府建設“提速” 要讓人民過上好日子,政府就要過緊日子。 “本屆政府任期內,一是政府性的樓堂館所一律不得新建;二是財政供養的人員只減不增;三是公費接待、公費出國、公費購車只減不增。”——17日,李克強總理面對中外記者時提出“約法三章”,表示中央政府要帶頭做起,一級做給一級看。 這次會議明確提出建設廉潔政府,要求堅決落實國務院向社會承諾的“約法三章”,勤儉過日子。 “己正正人”。政府廉潔才有公信力,有了公信力才有執行力。 依法行政是對政府工作的要求,此次會議還提出,建設法治政府,對不符合科學發展、有礙社會公正的法規和規則進行清理。 隨著廉潔政府和法治政府建設的提速,新一屆政府將更好地取信于民、造福人民。 職能轉變絕不能“換湯不換藥”,加快建設服務型政府 轉變政府職能,是新一屆國務院工作開局的關鍵,繼首次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明確的時間表和任務書后,本次會議再次就職能轉變做出強調和部署,要求各部門自覺行動,限期完成職能轉變各項任務,絕不能“換湯不換藥”。 職能轉變難,因為要觸動政府自身的利益。但職能轉變又刻不容緩。特別在當前經濟形勢復雜的情況下,政府把不該管的堅決放給市場,交給社會,讓民間投資活躍起來,讓社會力量更好發揮作用,也可以擴大就業,還可以提高企業競爭力,一舉多得,是應對復雜形勢、激發經濟社會活力的一劑“良藥”。 從會議釋放的信息看,圍繞職能轉變,新一屆政府不斷發力,采取一系列扎扎實實的舉措,不僅給社會以信心,給人民以希望,更凸顯出加快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的明確指向。 (陳二厚) |
相關閱讀:
- [ 03-21]新一屆國務院:不要以為辦公樓闊 政府威信就高
- [ 03-19]新一屆國務院領導分工確定 分析稱新政府高要求
- [ 03-17]張志軍任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主任(圖/簡歷)
- [ 03-17]中國國務院產生新一屆領導集體
- [ 03-17]國務院人員配置釋放改革信號 最年輕部級55歲
- [ 03-16]國務委員王勇簡歷
- [ 03-16]張高麗、劉延東、汪洋、馬凱為國務院副總理
- [ 03-16]國務院各部委最新“掌門人”公布 9人為新任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