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強談個人經歷 提出九字心得——行大道 民為本 利天下
2013-03-18 07:11? 胡一虎?來源:北京晨報 責任編輯:林洪熙 林洪熙 |
分享到:
|
個人信條 做人要正辦事要公,才能利國利民 鳳凰衛視記者胡一虎在記者會上打出“安徽老鄉親情牌”,希望新任總理談談從最基層到最高層的從政生涯的個人情懷。 談及個人經歷,李克強介紹自己曾是安徽鳳陽的插隊知青,“中國農村出了名的窮地方”,“很難忘那一段和鄉親們度過的艱難歲月”,“我還記得1977年高考后,我是在田頭鋤地時得到高考錄取通知消息的。” 正如高考改變了李克強的命運,李克強說,改革開放也改變了國家的命運,使億萬農民脫貧,也使許許多多的人出現了重大的人生轉折。“現在改革重任落到了我們這一代肩上,我們要盡力使改革紅利惠及全體人民,使老年人安度晚年、年輕人充滿希望,使我們的國家生機勃勃。” 李克強表示,在他讀書、做事、文化熏陶等個人經歷中,悟出一個道理,就是行大道、民為本、利天下。“這九個字不是什么典籍的原話,是我的心得。我堅信,做人要正、辦事要公,才能利國利民。” 兩岸關系 同胞之間手足之情,沒有解不開的結 在回答臺灣記者的提問時,李克強連用了5個“同胞”和兩個“臺胞”。他稱,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大家是骨肉同胞。“所謂打斷骨頭還連著筋,同胞之間、手足之情,沒有解不開的結。” 李克強說,這些年兩岸關系向著和平發展的方向發展,合作成果在不斷擴大。只要堅持一個中國,維護同胞之情,兩岸關系發展的空間和潛力巨大。 他表態說,新一屆政府將會履行上屆政府所做的承諾,并且要努力尋求合作的新的推動支點。在推動大陸進一步開放和發展當中,會更多地考慮臺胞的福祉和利益,愿意與臺灣共享發展的機遇;臺灣和臺胞在發展當中,也可更多地利用大陸發展的機遇。 在回答鳳凰衛視記者胡一虎關于中央政府對港新舉措的問題時,李克強說,前年他訪港宣布中央政府“支持香港繁榮、推動兩地深化合作”的一系列政策,這個“大禮包”的干貨要一個一個地打開,才能用好、用足,還需要兩地共同努力。他認為,“一國兩制”之下內地和香港合作空間還很大,凡是有利于港澳同胞福祉增加、內地和港澳合作深化、維護港澳長期繁榮的事,中央政府都會盡心盡力地去做。 對外政策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是中國人的信條 美聯社記者用中文問了中美構建新型大國關系的問題后,又拋出“中國是否會停止對美國的黑客攻擊,這一問題現已引起對美國國家安全的關注”的尖銳話題。緊接著,這位記者又自己翻譯了上述提問。 “你給自己當翻譯,應該拿雙份工資。”李克強的幽默,引來現場記者一陣會心的笑聲。李克強表示,“雖然中美關系幾十年來歷經風風雨雨,但是一直向前走,為什么?這說明中美關系符合兩國人民的根本利益,也符合世界和平發展的大勢。”對于“黑客攻擊”,李克強說,“我想還是少一些沒有根據的指責,多做一些維護網絡安全的實事。” 在回答俄新社記者提問時,李克強表示,不久習近平主席將訪問俄羅斯,這本身就說明中俄關系的重要性。李克強還引用去年訪俄時俄羅斯領導人的原話:“我們之間的政治關系很好了,沒有什么談不攏的了,大家是不是多用點精力談務實合作的事。” 在見面會即將結束之際,李克強主動表示愿意為沒機會提問的外媒“再講幾句”。他說近來國際輿論關注中國,主要有兩個問題:一個是擔心中國經濟能不能夠持續發展;一個是擔心中國發展起來會不會恃強稱霸。“這兩種疑問我認為都可以打消。”新任總理堅定表態說,“即使中國發展強大起來也不會稱霸,因為中國在近現代歷史的慘痛遭遇中有深刻感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是中國人的信條。” ■記者觀察 新的期待 有人說今年的總理見面會沒鋪桌布、沒設鮮花綠植,其實去年也沒有;有人說今年見面會只有短短106分鐘,其實十年前也只有105分鐘。但我們能感覺到新的變化,因為我們有了新的期待。 在我年輕而短暫的記者生涯中,有幸親歷了溫家寶、李克強兩位總理的“兩會”記者會。如果說溫家寶總理像一位引經據典的儒者,溫文爾雅讓人如坐春風;那么李克強總理則如同一位鄉間走出的智者,樸實敦厚令人覺得親近。 從“當官就要斷發財夢”,到“讓人民過上好日子,政府就要過緊日子”,從“讓明規則代替潛規則”,到“觸動利益比觸動靈魂還難”,新任總理的話透著通俗,透著實在,透著親民。看新總理的簡歷,以法學和經濟為專業,精通英語,主政過河南和遼寧這兩個農業大省和工業大省,主管過發改委、財政、城建等關鍵部門。這位改革開放以來最年輕的總理昨天給記者留下印象最深的承諾是,將用法治精神建設現代經濟、現代社會、現代政府。 治泱泱大國,兼具智慧和勇氣之外,更需務實。所以,李總理說,“喊破嗓子不如甩開膀子”。從去年十八大至今,中國領導層已順利完成新老交接,未來中國的發展前景世界矚目。新班子,新步伐,實干興邦,一切都值得期待。 ■馬上就訪 他展現了中國總理的幽默和急智 昨天總理見面會上,鳳凰衛視記者胡一虎向新任總理拋出了從政經歷和個人情懷的問題。見面會后,胡一虎表示這個問題屬于臨時發揮,并非刻意設計,但總理“一硬一軟”的回答令他印象深刻。 胡一虎說,李克強總理在講“約法三章”時擲地有聲,令許多人都有一種振奮感,撞擊到大家的心靈。“這個‘約法三章’是當著中外記者的面,承諾在政府建筑、公務人員和公費支出都不可以再增加,這都是老百姓關心的。這是他‘硬’的一面。” 而講到自己的個人經歷時則表現了新任總理“軟”的一面。“他解答了為什么可以從鳳陽這個小地方一路做上來,就是‘行大道、民為本、利天下’那九個字。我覺得動了他的情,表露了個人情懷。這不僅是總理職務,更重要的是他為所有的從政同事,展現出政府官員的氣質和情操。” “這‘一硬一軟’,給我很大啟發。”胡一虎說,作為記者,他對李總理的回答非常滿意。 “你看我本來準備了好幾個問題。”胡一虎翻著采訪本告訴記者,本來計劃問改革深水區的問題,但被央視的魯健先問去了。“那我就轉換一下,沒有人問動情的部分,那就動之以情吧。”胡一虎說,他曾于2001年做《縱橫中國》時采訪過時任河南省長的李克強,“那時候我注意到他有個習慣,信心越強,手上就會特別有動作。” 胡一虎認為,李克強很務實,很自信,很睿智,又不乏幽默。“面對外國媒體的敏感問題,他展現了中國總理的幽默和急智。” “利天下”與“立天下” 昨天的記者會后,“行大道、民為本、利天下”成為網絡熱門話題,被網友譽為“九字箴言”。有細心網友不僅找到這九個字各自的出處,還為到底是“利天下”還是“立天下”產生爭論。 有網友指出,“行大道”語出《禮記·禮運》中的“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大道即政治的理想境界,這句話意為,在大道施行的時候,天下是人們共有的天下,賢能之士被選拔出來,講究誠信追求和睦。“民為本”語出《尚書·五子之歌》:“民惟邦本,本固邦寧。”意思是,人民是國家的基石,只有鞏固國家的基石,國家才能安寧。“利天下”出自《孟子·盡心上》的“墨子兼愛,摩頂放踵,利天下為之。”意思是,墨子主張兼愛,為此即使從頭頂到腳跟都擦傷了,只要對別人有利,也心甘情愿地去做。 不過,昨天央視和部分網站在第一時間直播時,曾將“利天下”直播為“立天下”。究竟是“利天下”還是“立天下”?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副院長袁濟喜教授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從語境上看當是“利天下”,老子曾說過“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為而不爭”,以及“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等,都是類似的用法。若是“立天下”,則有統治天下、為天下做主的意思,與之前的民本思想相悖。 本版撰文 晨報首席記者 姜葳 |
相關閱讀:
- [ 03-17]李克強總理與中外記者見面側記
- [ 03-17]李克強涉臺答問贏得兩岸積極反響
- [ 03-17]外媒稱李克強當任后將必須開始“得罪人”
- [ 03-17]兩會觀察:李克強總理首場記者會十大精彩語錄
- [ 03-17]外媒借李克強“首秀”看中國:重法制 推改革
- [ 03-17]華媒評點李克強"首秀":開場白簡短 展現自信開放
- [ 03-17]華媒評點李克強首秀 開場白簡短 展現自信開放
- [ 03-17]李克強談做人心得:行大道、民為本、利天下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