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熱點拷問社會公平 決策層直面關切欲破特權
2013-03-15 07:17? 夏涵?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林洪熙 林洪熙 |
分享到:
|
有能力也要有機會 盼機會公平 日前,全國政協委員俞敏洪在微博上發布了一條消息,指出北京大學已經成為“北京人大學”,復旦大學已經成為“上海人大學”,呼吁按考生比例分配大學招生名額,給每個考生平等的錄取機會。而與此同時,中小學的“擇校熱”也年年難禁,為了孩子能夠進入當地的知名學校,學區房、奧數擇優等都成為“草根”家庭的博弈工具。長此以往,名校出現“獨大”現象,而教學資源差距則越拉越大,反而催生了新的不公平。 完成教育,在面臨就業時或許還有不公平現象。有報道稱,一名22歲的應屆大學生江濤剛剛經歷了找工作的激烈競爭,但最后只尋得一份文員的工作,辛苦且收入不高。而他的同學則因父母有“門路”,進入了工資頗高的大型國企,江濤可謂是典型的“拼爹”競爭的“失敗者”。 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基石,對于異地高考和“擇校熱”的爭議和討論,究其根本,不過是民眾對于平等教育機會、教育資源的需求,而職業道路上的“拼爹”對于社會的負面影響也不言而喻。如何讓“有能力者也有機會”,且“有付出便有所得”,才是社會公平體系是否經得起考驗的重要指標。 |
相關閱讀:
- [ 11-11]十八大代表探討社會公平保障體系建設
- [ 10-24]全國人大已將社會救助法列入立法工計劃
- [ 09-04]人民日報:推進城市化須關注社會公平
- [ 07-09]近十年公平正義理念深入人心 日益成為執政之要
- [ 05-30]胡錦濤主持政治局會議 研究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問題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心情版
更多>>視頻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