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熱點拷問社會公平 決策層直面關切欲破特權
2013-03-15 07:17? 夏涵?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林洪熙 林洪熙 |
分享到:
|
中新網3月15日電(夏涵)近年來,從城鄉差距到社會保障,從“擇校熱”到“房姐”現象,很多民生熱點事件都在拷問著社會公平的缺失。 十八大報告提出,“建立以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公平保障體系,努力營造公平的社會環境,保證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 政府工作報告也多次強調經濟、教育、分配、社會保障等各方面的公平。分析指出,決策層直面民眾關切,人們有理由對打破“潛規則”、勾畫公平正義新藍圖寄予更高期盼。 共享發展紅利 盼權利公平 “我希望未來的中國流動人口越來越穩定、越來越幸福!我指的穩定是能夠病有所醫、住有所居、老有所養,不再出現大規模的留守兒童和老人。我指的幸福就是推進戶籍制度的改革,使流動人口不再有漂泊之憾,能夠融入城市,共享發展成果。”全國人大代表、首都保安朱良玉如是說。 而病有所醫、住有所居、老有所養、能夠安居樂業,所折射出的不僅僅是城鎮化進程中新一代農民工群體的“中國夢”,更是所有中國人對于醫療、住房、社會保障體系“公平正義”的期待。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也建議“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堅持全覆蓋、保基本、多層次、可持續方針,不斷擴大社會保障覆蓋面,提高統籌層次和保障水平,加強各項制度的完善和銜接,增強公平性,適應流動性,保證可持續性。” 此外,養老金雙軌制、收入分配改革也正在逐步推進,要真正“惠及民生”,可能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但至少,不論戶籍、崗位、收入,都能享有同等的公民權責、真正共享社會發展的紅利,才是實現社會公平的第一步。 |
相關閱讀:
- [ 11-11]十八大代表探討社會公平保障體系建設
- [ 10-24]全國人大已將社會救助法列入立法工計劃
- [ 09-04]人民日報:推進城市化須關注社會公平
- [ 07-09]近十年公平正義理念深入人心 日益成為執政之要
- [ 05-30]胡錦濤主持政治局會議 研究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問題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心情版
更多>>視頻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