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3月12日電今年中國“兩會”上,環境污染問題成為熱議話題。在已經閉幕的十二屆政協一次會議中,涉及生態文明建設的提案458件。美聯社報道稱,中國領導層下決心對環境進行治理,盡管在某些方面,這與經濟發展有所沖突。 報道稱,今年兩會上,關于環境保護的立法受到代表委員的熱議,其中包括提高水質標準、征收碳排放稅。其實,環境污染問題早已不是新鮮事,但是如今經濟發展計劃和環境治理之間矛盾重重。對于工業而言,污染控制意味著成本的增加。專家認為,經濟利益成為如今環境治理的最大絆腳石之一。 中國領導層已經表態,將平衡環保與經濟發展。根據十二五規劃,中國政府將推動更清潔、更節能高效的經濟增長方式。今年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大力推進可再生能源,解決好大氣、水、土壤等突出環境污染問題。同時節能和環境保護相關領域的預算也有所提高。 一些分析家預測,環境保護問題可能成為中國新領導班子的工作重點之一。近10年來,中國已經開始轉向綠色生態型發展。過去10年中,北京關閉了過時的火電廠、鋼廠和其他設施以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分析認為,這些舉措沒有遇到太多阻力,但未來的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將更加棘手,代價也會更高昂。 報道稱,目前一些中國大型企業已經關注了環境保護問題。中石化提出,未來幾年將投資數十億美元用于升級煉油廠,生產清潔汽油。但有專家提出,一些地方政府仍可能為了短期利益或政績忽略環境問題,這時中央政府應采取獎懲分明的措施應對。 同時,金融和環保部門也在尋找除行政命令以外的手段激勵當地政府,減少政府由于環境保護帶來的經濟損失。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