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我,有多難?——代表委員呼吁加強誠信建設
2013-03-12 15:32? 黃小希、沈洋、孫鐵翔?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黃曉夏 黃曉夏 |
分享到:
|
新華網北京3月12日電(記者黃小希、沈洋、孫鐵翔)“微博炫富”讓紅十字會遭遇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機,“毒奶粉”“瘦肉精”等讓老百姓以食為憂,礦難瞞報、瘦肉精影響了政府公信力,學歷造假、論文抄襲踐踏了學術氛圍…… 代表委員認為,目前社會上存在的相互間的不信任,嚴重威脅了經濟社會的有序運行。他們呼吁加強誠信建設,政府應發揮帶頭作用。 是不是在騙我? “拿出一個杯子,放進10粒黑色花生,再倒入半杯清水,不到3分鐘整杯水變成黑色。”全國人大代表、浙江省海寧市華豐村黨委書記朱張金以現場秀的方式揭露非法添加劑的做法,連日來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朱張金搜集了300多種含非法添加劑的食品,帶上兩會的就有60多種。近年來,食品安全事故頻發,慈善機構備受質疑,論文抄襲、學歷造假……一系列誠信缺失問題的發生使我們社會陷入誠信危機。 “是不是在騙我?”當遇到陌生人求助時,這是大部分人的第一反應。 “先試試看,然后再開展下一步的合作。”為了防范風險,這是當前很多企業奉行的投資原則。 “1個億的合同,如果企業間相互不信任,可能要分成幾個合同談,整個過程所花費的成本,遠大于只簽訂1個合同。”全國人大代表、江西南昌市市長陳俊卿說,如果政府公信力下降,百姓對政府的工作和政策可能就有抵觸心理,不僅降低了行政效率,也浪費了行政資源。 全國人大代表、江西省衛生廳廳長李利說,本該只要有1%的希望,醫生就要盡100%的努力,但因為醫患不信任、醫生不敢承擔風險,怕糾紛,一些醫生一遇難題就放棄。醫學是實踐科學,不敢探索,疑難雜癥可能永遠治不了,醫學不可能進步。 為什么要撒謊? “我說了假話,你也沒辦法追究我的責任。”福建代表團的一位全國人大代表在分組審議時說的一句話,道出了很多人不誠信的心理。 在全國人大代表、致公黨中央專職副主席嚴以新眼中,學校、科研院所這些本該是“凈土”的地方,也出現了不講誠信的現象。當個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且不講誠信可以獲得更多利益時,一些人就可能放棄對誠信的堅守。 嚴以新認為,失信的成本與所得不成正比、信仰缺失、網絡不良文化等因素結合起來,影響了社會的誠信體系。一如“崩塌”不是在短時間內發生的,誠信體系的重建,需要從教育、道德和法律等多個維度入手。 全國政協委員司富春說,社會誠信缺失,既有外部環境的原因,也有個人自身的原因。其中,最重要的是人們對市場經濟的模糊認識和自身約束的缺失。 相比于一些發達國家已經建立的一套信用管理體系,九三學社中央提交的一份提案認為,雖然我國的企業和個人征信系統已初步建立,但還存在信息采集難和不準確等問題,政務誠信和司法公信管理體系則基本沒有建立。此外,部門間、地方間信用信息共享的機制尚不健全,共享渠道還未建立。 以政務誠信帶動社會誠信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大力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教育。推動誠信體系建設,以政務誠信帶動商務誠信和社會誠信,形成良好的社會風尚。 陳俊卿說,這體現了政府對誠信的重視,以及加大誠信建設力度的決心。 全國人大代表、南昌大學校長周文斌認為,政務誠信對于全社會誠信體系的示范引領作用不可小覷,當務之急是提高政府公信力,實現政務誠信。 一些代表委員在談及誠信體系建設時還認為,應逐步健全誠信法律法規體系,完善失信懲戒機制,加大懲罰力度。在借助法律手段對失信行為進行懲戒的基礎上,還應通過經濟懲罰和道德譴責等手段,提高失信成本。 九三學社中央在提案中建議,通過頂層制度設計,加強統籌協調,破除部門、地方之間的信息保護,積極發揮聯席會議等協調機構作用,加快制定和推廣信用信息標準體系,建立信用信息共享共用平臺,實現不同部門、不同地方和不同行業間信用信息互聯互通,形成覆蓋全社會的信用信息網絡。 |
相關閱讀:
- [ 03-12]代表委員:城鎮化不僅要找到錢更要用好錢
- [ 03-10]維護公平正義 建設法治中國——代表委員審議討論兩高報告
- [ 03-10]代表委員熱議農村電子商務:可以讓農民就地城鎮化
- [ 03-10]代表委員再問車輪下的腐敗:公車“私奔”何時休
- [ 03-10]代表委員探討網絡反腐:意義在于倒逼公權力改革
- [ 03-09]"房姐"事件折射了啥?--代表委員建議加強社會熱點的追查、督辦
- [ 03-09]兩會新華視點:代表委員探討網絡反腐倒逼公權力改革
- [ 03-09]代表委員議"才"錄:引導優秀人才走向經濟建設主戰場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