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奇怪”的部 在新中國國務院的部門組成之中,有過一些部委,它們的名稱今天看上去或者有一些陌生,或者讓人有些詫異,但它們的的確確存在過。 ——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 ? 1949年,吳玉章給毛澤東寫信,提出為了有效的掃除文盲,需要迅速進行文字改革。毛澤東把信批復給郭沫若、茅盾等人研究,于1949年10月成立中國文字改革協會。12月,吳玉章任常任理事會主席。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成員 1951年12月,政務院文化教育委員會下設中國文字改革研究委員會,馬敘倫任主任委員,吳玉章任副主任委員,丁西林(丁燮林)、胡愈之、黎錦熙、羅常培、王力、韋愨、陸志韋、林漢達、葉籟士、倪海曙、呂叔湘、周有光12人為委員。 1954年10月,中國文字改革協會改為國務院直屬的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1985年12月1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辦公廳發出《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改名為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的通知》,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改名為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仍為國務院的直屬機構。 1998年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并入教育部,對外仍保留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的牌子。 ——中央手工業管理局 一九五四年十一月,成立中央手工業管理局和地方工業部,輕工業部所轄地方工業劃歸地方工業部管理。隨著手工業生產的發展,合作組織的壯大,手工業合作社與供銷合作社于一九五五年正式分開,單獨建立了全國手工業合作總社,與中央手工業管理局合署辦公,主管全國手工業合作事業。一九五六年五月,又撤銷地方工業部,有關地方工業劃歸輕工業部管理,同時將輕工業部管理的食品行業劃出,重新成立食品工業部,并將醫藥、橡膠行業從輕工業部劃歸化工部管理。 一九五八年五月,中央手工業管理局與輕工業部合并,而全國手工業合作社總社與輕工業部仍為兩個機構。一九五九年,根據中央關于重新建立手工業管理機構的指示,在輕工業部內重新設立手工業管理總局,在各省、市、自治區,以及專署和縣,也相應地建立手工業專管機構。一九六一年十月,又決定恢復中央手工業管理局,并從輕工業部劃出,作為國務院的直屬機構。一九六五年二月,中央決定撤銷中央手工業管理局,成立第二輕工業部,與全國手工業合作總社合署辦公。 ? ——高等教育部 根據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組織法》第二十二條的規定,于1952年11月15日設置主管中國高等教育的部門——高等教育部。1952年11月15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十九次會議決定,從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中分設中央人民政府高等教育部。 1958年2月高等教育部并入教育部。1964年7月恢復高等教育部。1966年7月高等教育部再次并入教育部。 ——中國旅行游覽事業管理局 1964年12月1日,中國旅行游覽事業管理局正式成立,指導、發展國家旅游事業。1978年,中央確定旅游事業要大發展的方針,中國旅行游覽事業管理局改為中國旅行游覽事業管理總局。1982年8月23日,全國人大常委會作出決議,確定中國旅行游覽事業管理總局更名為國家旅游局。 ——內務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內務部是根據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組織法》第十八條的規定,于1949年11月1日設置的一個部門。 機關設置最初為辦公廳和7個專業司局:辦公廳;民政司;社會司;地政司;戶政司;救濟司;優撫局。 經過歷次組織結構變動,至1959年后,機關設置趨于穩定,1959年至1968年期間,內務部機關設置共有廳局級機構6個,另有一個掛靠單位:辦公廳;民政司;農村救濟福利司;城市社會福利司;優撫局;政府機關人事局;中國盲人聾啞人協會(掛靠單位)。 1968年12月,中共中央批準了撤銷內務部,將其主管的優撫、救濟、行政區劃等工作,分別交由財政部、公安部負責。1970年6月22日,中共中央發文,批準國務院精簡機構方案,內務部在機構改革中被撤銷。 |
相關閱讀:
- [ 03-04]部委改革關鍵是重構政府作用
- [ 02-22]多部委將分行業推差別電價、問責制治理產能過剩
- [ 02-20]部委政策消息早匯:銀監會有限放開城商行異地擴張
- [ 01-23]12部委聯合推進汽車鋼鐵等九大行業兼并重組
- [ 01-23]12部委力推產業結構升級 九行業上演重組大戲
- [ 01-08]兩部委力挺綠色建筑 概念股再遭游資爆炒
- [ 11-22]三部委規范金融央企負責人消費 不得用公款購房
- [ 10-29]九部委醞釀汽車鋼鐵等八大重點行業重組政策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