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編辦副主任談機構改革:需安排好“被改革者”
2013-03-10 07:49? ?來源:京華時報 責任編輯:林雯晶 林雯晶 |
分享到:
|
談改革基礎 調整以轉變職能為基礎 記者:您提到,大部制改革當中,特別強調了轉變政府職能的四個減少:減少和取消投資項目審批,特別是企業、社會、個人自籌資金的這一部分;第二,減少生產經營活動的審批,該管的要管住管好,不該管的就要堅決取消;第三,減少專項轉移支付;第四,減少部門職責交叉。那么,政府職能轉變是否就等同于機構改革和行政體制改革,這三者之間又是什么樣的關系呢? 王峰:行政體制是個相對比較大的概念,但是行政體制也是政治體制改革的一項內容。第一條,就是政府的職能定位。職能就是回答你做什么,不做什么,這是最主要的,用來劃分政府和社會、和市場、和企業、和公民相互之間的權徑,解決這些問題,就是政府的職能定位。這是第一條,由此,我們在這個問題上提出了政企分開、政事分開、政社分開,都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第二,政府有了這項職能之后,誰來做,誰來履行這項職能?無非就是兩個方面,作為同一政府的類似的職能是放在這個部門好,還是放在那個部門好,還是由另外一個部門承擔,這就是政府權力的分配,是橫向之間政府部門的對比,這就叫做職能的配置。 記者:那是物理變化。王峰:就是物理變化。雖然把機構整合起來,但是職能任務很重,放在一個部門里面,它常常顧此失彼,管不過來。還有,就是人員編制、人員規模,人員編制用的是行政編制,需要多少人。另外需要關注的就是,每個部門,每級,每個地方,這樣的行政編制究竟配備多少。這樣考慮調整的話,你就能看得出來,真正擺在第一位的還是職能。 談改革影響 “被改革者”利益也需要設身處地想 記者:從人的角度來說,如果說我是一個被剝奪權力的人,比如說,精簡權力,我放權,那就意味著要把權力從一方面轉移到另外一方面,從一部分人手里轉移到另一部分人手里,被轉移出去的這一部分人心里能舒服嗎? 王峰:你這個問題,每一次改革都會遇到。作為牽涉到個人的,個人要服從整體,小道理要服從大道理。但作為組織,就要對每一個人負責,兩方面相結合,我們的改革才能夠平穩、有序地推進,缺一不行。第二個,要允許有過渡,在干部的安排這個問題上,不能因人設事,你說是吧? 記者:我看到一種觀點,以前國企裁員的時候有很多下崗職工,他們不是也承擔了改革當中一些必須要承擔的代價嗎?為什么不可以同他們去比較一下?這種觀點您怎么看? 王峰:你講的非常有道理,我們在國企改革中,得有多少人分流啊!那么為什么機關就非得要鐵板一塊呢?這個問題提的非常尖銳。改革是不可逆轉的,改革本身就是一種利益的調整,改革一定妥善處理好這些重點問題。咱們說有個詞叫做“被改革者”,這個話其實是并不準確的,但這個話也還是有一定道理的。涉及到相關部門人事調整的時候,一定要設身處地地替他們想,幫他們解決一些實際困難和問題,一定要充分肯定他們對國家做出的貢獻。現在為了大局,要他們做出犧牲了,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有責任,也有義務把他們安排好。 |
相關閱讀:
- [ 03-09]人大法工委副主任:勞教制度不久將有改革成果
- [ 03-09]兩會新華視點:代表委員探討網絡反腐倒逼公權力改革
- [ 03-09]小米董事長雷軍:商事登記制度改革步子可以邁得再大些
- [ 03-09]三問房產稅改革——來自兩會內外的聲音
- [ 03-09]商務部長吐槽快遞送貨慢:道出流通改革緊迫性
- [ 03-09]盛光祖:鐵道部大部制改革沒有阻力
- [ 03-09]國家發改委副主任:收入分配改革不存在阻力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