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夢":一個不再觸手難及的未來
2013-03-09 18:31? 桂濤、李云路、張展鵬、李宣良?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黃曉夏 黃曉夏 |
分享到:
|
“強國”與“富民” “和‘美國夢’強調通過個人努力獲得成功不同,中國提出的‘中國夢’應該至少包括‘強國’和‘富民’兩個方面。”清華—布魯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王豐說。 中共新領導人習近平2012年年底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談到“中國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 輿論注意到,習近平在當選中共中央總書記后首次中外記者見面會上強調了人民對國家的期盼。它們被解讀為國民視角下的“中國夢”。這其中包括了馬文芳的“夢”——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還涉及教育、工作、社會保障、居住條件等,都是當前社會民生的熱點,也是今年兩會的熱點。 1840年鴉片戰爭以后,中國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一批批仁人志士為了實現民族獨立、國家富強的夢想而奮斗。 1949年新中國成立,億萬中國人圓了“站起來”之夢;1978年開啟的改革開放,讓中國人的“富足”之夢日漸成真。今天,已逐漸富起來的中國人,又有著新的夢想。 在資深外交官吳建民看來,如今的“中國夢”有三個鮮明特點。一是規模大。中國的崛起是13億人在崛起。改革開放、面向世界,為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提供了實現他們夢想的廣闊空間。二是領域廣。中國現代化事業是一項宏偉事業,包括各行各業。改革開放以來,各行各業都涌現出大量杰出人士。三是與世界分享。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多少外國人來華,他們在中國找到實現自己人生夢想的機會。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心情版
更多>>視頻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