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熱點:中國文化走向世界的喜與憂
2013-03-08 18:00? 任沁沁 婁辰?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林洪熙 林洪熙 |
分享到:
|
新華網北京3月8日電(記者 任沁沁婁辰)十七世東寶仲巴·呼圖克圖活佛對中國雕塑院院長吳為山說:“我從你的雕塑中,看到了佛法的圓融,看到了世界的和諧。” 正在北京參加兩會的這兩位不同界別的全國政協委員,在人民大會堂碰到時,仿佛遇到了知音。 “用藝術表達佛的境界,把中國佛法融入世界文化的創造,作品就會產生靈魂的震撼。”吳為山說,文化藝術是沒有邊界的。 去年,吳為山的“文心鑄魂”雕塑藝術國際巡展走到了聯合國。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流連忘返。在《孔子》《孔子問道于老子》一組雕像前,他說,我在儒家傳統中長大,儒家思想對我的一生產生了重大的影響。我感受到的,不僅是來自中國的力量,更是全人類的靈魂。 吳為山說,人是他創作的核心。他從中國傳統哲學出發,汲取詩學靈魂精華,貫通了西方寫實手法和中國傳統寫意技法,就是為了表達世界各國的人們,在他的作品里,找到了“殊途同歸”的認同感。“那是人性中的普世情懷。”他解釋說。 2012年,中國作家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北大中文系教授陳曉明說,莫言的小說中,蘊含了當代國際學界最熱門的所有主題:傳統文化、地域特色、人性的怪異、歷史的異化、民族認同等。 他認為,這些既是現代性的表達,又充滿后現代的意味。莫言的“鄉土”經驗,傳統、現代雜糅的書寫形式,適合了世界的口味。 “莫言的獲獎,說明中國文化為世界所關注、逐漸被認可;他帶有某種不限于中國,對世界文學具有新鮮的沖擊力的文化基因。”吳為山說,五千年中華文明的深厚底蘊,傳統和諧的文化價值觀,包容萬象的氣度,可以融入世界,也能獨樹一幟,中國人應該有這樣的自信。 |
相關閱讀:
- [ 03-08]兩會倩影
- [ 03-08]委員交流體會 對將提交的提案展開討論
- [ 03-08]兩會現場記者“圖譜”
- [ 03-08]姚明首個兩會提案引熱議 李元偉:支持姚明提案
- [ 03-08]兩會上的鏗鏘玫瑰
- [ 03-08]兩會體壇巾幗掃描
- [ 03-08]女性參政漸成中國政治風景線 已非“政治花瓶”
- [ 03-08]兩會上的女代表委員:認真履職傳遞“好聲音”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心情版
更多>>視頻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