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孩子減負,得先為成人減負”——代表委員求解中小學生減負難題
2013-03-07 21:01?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孫靖 孫靖 |
分享到:
|
民盟中央常委、上海市委專職副主委沈志剛代表說,我們不能簡單地以分數劃分學生的“好壞”,更不能以分數、錄取率來簡單地判斷學校、教師的優劣,給學生減負,要先給學校及教師減負,這需要教育主管部門及社會觀念全方面的轉變。 家長望子成龍的焦慮心態,也是學生課業負擔加重的一大原因。一周前,北京人大附小一年級的家長們都接到一條老師的短信:為了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我們將不再留書面作業,您可以根據自己孩子的情況自主安排。這邊教育部門在為孩子課業減壓,那邊有的家長就開始煩惱:“以前學校統一布置作業,孩子們都在一個學習水平上,現在不布置作業了,就得看家長下的工夫了。否則,以后小升初怎么辦?”吳正憲代表說,家長總是在攀比,但清華、北大都只有一個,包括我們的體育運動也好,跨欄只有劉翔這樣一個冠軍。“所以我們不可能把所有的孩子都卷進來,千軍萬馬走獨木橋,其實有很多橋可以走。” 全國人大代表、東華大學經濟發展與合作研究所所長嚴誠忠說,現在父母對子女考慮得太周到,對未來的藍圖構建得太完美,希望孩子出人頭地,這種理念被無限放大,結果就是給孩子不斷加壓。“實際上,現在的時代所強調的智慧,即創新的能力和與人溝通的能力。傳統的教育觀念和教育模式已經不符合時代要求,不利于孩子的成長和人才的造就。”他說。 讓學習變得快樂,讓成長充滿陽光 “成長比成功更重要。”全國人大代表、黑龍江省黑河市黑河小學校長費聿玲說,中小學階段就是培養孩子對學習的良好興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一定學習方法。如果錯過了這個培養階段,以后就要花很高的成本才能補回來。 專家們表示,給孩子減負,并非是讓孩子們無所事事,而是要讓孩子從簡單機械的知識積累中解放出來,給他們更多接觸自然、動手操作、社會實踐的機會,讓他們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關鍵是提高教師的素質,讓每一個孩子樂學、愛學,有良好的學習感受。”吳正憲代表說,我經常講胡蘿卜有營養,但學生不愛吃,而麥當勞孩子們都愛吃,但是缺乏營養。如何讓我們的教育內容既有營養又好吃,并提供正確的方法手段,讓有困難的學生也能夠看到希望,看到亮光,這是老師們最需要解決的問題。 全國政協委員、民進湖北省委專職副主委唐瑾說,現在的孩子被教輔材料包圍,而有價值的課外閱讀遠遠不足。她說,我國中小學語文教學大綱要求,小學生的課外閱讀量不少于150萬字,初中生不少于240萬字,高中生不少于300萬字,但是沉重的課業負擔擠占了青少年大量的課余時間,多數青少年閱讀量沒有達標。 |
相關閱讀:
- [ 03-07]代表解讀陜西民生領域多項“全國領先”
- [ 03-07]兩會現場:補課亂象,20頁紙痛陳代表心中痛
- [ 03-07]湯玉祥代表:大力發展新能源公交突圍十面“霾”伏
- [ 03-07]兩會農民代表:“今天農業部的領導來了”
- [ 03-07]“80后”女大學生村官代表的兩會筆記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