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員關注“美麗中國” 眾議環保新思路
2013-03-04 16:43?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黃曉夏 黃曉夏 |
分享到:
|
201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十八大精神的開局之年、實施“十二五”規劃承前啟后的關鍵一年、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的重要一年。 今年的兩會上,“美麗中國”、“環境保護”成為焦點中的焦點。備受政協委員關注,而與環保相關的專業人士,則提出了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的具體改革措施。希望3月份的全國“兩會”能遇上好天氣,綠色發展迎來美麗春天。 向著壯麗的"中國夢"進發—寫在2013年"兩會時刻"開啟之際 ==代表委員熱議環保 “美麗中國”成兩會焦點== 美麗中國火 環保“熱” 前三號提案兩個關注環保 本報兩會報道組從全國政協十二屆一次會議提案組獲悉,此次政協提案前三個編號的提案里,有兩個涉及綠色環保。一號提案是九三學社中央提交的《關于加強綠色農業發展的提案》。提案指出,必須改變粗放型的農業發展模式,因時因地發展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綠色農業發展模式,構建綠色農業產業體系,切實推進農業生態文明建設。第三號提案《關于加強我國大氣污染治理的提案》則由民建中央提交。 多個民主黨派“一號提案”主打環保 伴隨著兩會的到來,北京呈現出藍天白云的晴好天氣。記者注意到,在今年民主黨派的眾多提案中,“環境保護”和“污染治理”成為關鍵詞。其中,民建、民進、九三學社等民主黨派提交眾多提案中序號為“1”的提案均主打環保牌,為污染治理出謀劃策。 民建、民進“一號提案”主題分別為“加強我國大氣污染治理”、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頂層設計,” 九三學社“一號提案”則呼吁,“實施三峽庫區及上游流域水污染防治重大工程”。農工黨也將“一號提案”聚焦于健康產業,民生話題成為民主黨派提案的關鍵內容。 代表委員呼吁不要“帶毒GDP” 環境惡化,生存威脅,以往經濟發展模式難以為繼,一些海外媒體評價,這樣的快速GDP增長是“有毒地增長”。淮河流域1500多個小造紙廠曾讓1.2億人喝不上干凈水。要恢復淮河本來面貌,成本超過造紙廠創造GDP的數萬倍!山清水秀不再,到底誰是“帶毒GDP”的背后推手? “不能再這樣搞經濟了”—代表委員透過霧霾看發展 “我到石家莊參加代表培訓,3天只見到半天太陽。霧霾中什么都看不清,但有一點看得很清楚,就是不能再這樣搞經濟了。”正在此間舉行的兩會上,霧霾成為代表委員幾乎都要提到的話題,來自河北張家口的全國人大代表郭建仁有著不一樣的“視角”。 和他一樣,雖然職業不同、工作領域不一樣,但是多位代表委員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共同呼吁,霧霾天氣的大面積出現,使大家都真切感受到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的粗放型發展道路再也不能走下去了。 ==兩會環保議案提案== 環保部官員提案劍指大氣污染防治 全國政協委員、環保部原副部長張力軍3日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獨家專訪時透露,來自環保部的政協委員“兩會”期間將向全國政協提交兩份提案,一份是盡快修訂出臺《大氣污染防治法》,另一份提案則是關于煤炭總量控制。 今年環保部共有三位官員作為政協委員參加兩會,分別是環保部副部長吳曉青、環保部前副部長張力軍與環保部總量司司長劉炳江。盡管今年代表委員已有不少針對環境問題的提案,但來自環境主管部門的委員提案“劍指”現行的《大氣污染防治法》,因此受到社會各界高度關注。 江澤民之妹江澤慧:今年兩會將關注生態問題 “我今年關注三個問題:生態文明、生態文化、生態補償。為了這‘三生態’,我專門寫了兩篇文章,最后要落實到生態補償。”3日,全國政協十二屆一次會議開幕式后,政協委員、江澤民之妹江澤慧就其提案內容對中新網記者如是說。 “中國可以動用財政支出落實生態補償嗎?”江澤慧說,“那當然。怎么理解綠色GDP?怎么從理論到實踐計算補償,我不僅有觀點,還有具體的舉措。” 緩解霧霾天氣 委員建議孫丹萍放開油氣進出口權 “我想提的一個提案就是打破‘兩桶油’目前的壟斷機制,把油品的進出口權放開,建立監管體系,讓油品的價格真正市場化,把油品的標準適當提高。”3月1日上午,全國政協委員、廣東省電力開發公司總經理兼粵電集團太陽能分公司總經理孫丹萍,在乘坐廣州飛往北京的飛機上建議。 趙本山提案美麗鄉村 陳凱歌關心北京霧霾 趙本山說:“我今年的提案是關于‘美麗農村’的。比如農村教育、醫療、污染等問題,還有文化進農村的問題。”他說,自己的提案1500多字,正在修改中。“我能做到的要多做,想到的要說出來”。趙本山說,明星委員應該珍惜參會的機會。去年他是人大代表,也參加過兩會,對比往年,今年的會風簡單很多。“今年既不堵路,吃住也很簡單,委員房間里也沒有水果,(杜絕浪費)明顯見效”。 陳凱歌說,自己關注的熱點是霧霾,“我從小在北京長大,那時候北京的空氣特別好,藍天率特別多,現在這種情況,作為一個長期生活在北京、對北京有感情的人來說是十分痛心的。” ==代表委員關注“美麗中國” 眾議環保新思路== 空氣質量 各民主黨派為“呼吸保衛戰”出謀劃策 針對一些企業存在的高耗能、高排放現狀,致公黨中央建議,建立重點碳排放企業信息平臺,強化公眾的社會監督。上市公司和申請上市的企業應將自身的環保業績和碳排放情況向社會公示。 民革中央認為,要推動現有各種法律的“生態化”調整與改造。與環境保護法相關的憲法、行政法、經濟法、刑法、民法、訴訟法等,要為生態文明建設的常態化提供法律保障。 民進中央則認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要加強頂層設計,推動政府機構改革,形成生態文明建設的統一協調管理體制。同時,發揮市場激勵作用。 建議設大氣污染防治基金 城市機動車保有量快速增長、油品質量不高,是引發霧霾天氣的重要原因之一。 為此,民建中央建議,對特大城市實施汽車總量控制,加快落實國務院常務會議關于加快油品質量升級的決定,設立大氣污染防治專項基金。從成品油消費稅中劃出一定比例資金,用于彌補生產、銷售、使用高標油而多出的成本,以此刺激高標油品普及,也可補貼其他低排放汽車的購買者。 董明珠:應將PM2.5“廢物利用” 全國人大代表、格力電器董事長兼總裁董明珠認為,目前社會公眾對于環境保護話題的關注,應該從前期的“只是關注”轉變為現在的“要做什么”。對環境保護和治理,應考慮如何廢物利用,比如將PM2.5利用起來,“格力電器目前正積極加大這方面的投入和研發力度。” 馮驥才:政府部門責任重大 馮驥才表示,如今出現的霧霾污染等問題,跟政府官員的政績觀有很大關系。 馮驥才表示,北京不把霧霾問題解決了談什么美麗,不能光虛幻地談,還得有一個辦法,還得實現它有一些具體的實際的辦法,政府的責任重大。 陳光標喝“鮮空氣” 呼吁愛護環境 “先喝兩口,吸三口,保持一天心情舒暢頭腦清醒”。昨天下午,連續13年旁聽全國兩會的陳光標向代表們發放數百罐“新鮮空氣”,并現場“暢飲”。他說,罐裝清潔空氣分別取自臺灣和采自井岡山和延安的無工業污染地帶,主要目的是呼吁大家愛惜自己身邊的空氣、水、土壤和環境。 對于今年計劃,陳光標稱,將向全國欠發達地區的環衛工、低保戶等家庭捐三萬輛環保自行車,鼓勵低碳出行,同時,“慈善和環保的創意創新我依然會堅持做”。 ==代表委員關注“美麗中國” 眾議環保新思路== 環境污染 委員建議重金屬污染企業應禁止入糧食主產區 “我們需要擔心情況依然不明的重金屬污染對耕地帶來的侵襲。”提起近期爆出的“鎘超標毒大米”,全國政協委員、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副所長徐旭東昨天接受記者采訪時憂心忡忡。 徐旭東呼吁國家制定強制法規,禁止一些有重金屬污染可能的產業和企業進入糧食主產區,已進入糧食主產區的企業盡快搬離。他同時建議,取消用工業發展指標考核糧食主產區領導干部,而改用糧食生產和糧食安全指標進行考核。 劉漢元:大力普及光伏發電應對PM2.5污染 日前,全國政協常委、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分別就 “中國需要正能量”、“從全局把握我國糧食安全”、“加快國內光伏產業發展,確保我國能源與環境安全”、“加快推進我國農業科技發展”、“統籌解決異地高考問題”、“大力普及光伏發電,應對全國性PM2.5污染”等熱點問題提出建議。 劉漢元分析認為,在風能、水能、核能和太陽能等主要的清潔能源里,無論從資源數量還是從中長期的經濟性、環境友好性等諸多方面來看,太陽能光伏發電可以說是最經濟、最清潔、最環保、可永續的人類理想能源。還是一個解決霧霾天氣、解決怎樣文明發展、解決經濟可持續長期發展,解決社會經濟發展方式根本轉變的一個的推力和著力點。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朱之鑫:尾氣排放歐V推行正研究 “新能源是戰略性的新興產業,在一開始發展過程中,肯定有成本和利潤的關系問題。但是,新能源作為一種發展的行業,在政策上肯定首先要給予支持,這一點上我覺得毋庸置疑。”全國政協委員、國家發改委副主任朱之鑫說。 針對霧霾與能源問題,他表示,霧霾天氣有多方面成因,尾氣歐V排放標準正在研究。 滬政協委員提案:汽油車排放顆粒物應有限值標準 研究顯示:汽油車排放細粒子大約是柴油車的3倍,成分更復雜。此次全國“兩會”中,在滬全國政協委員、民進市委副主委、上海交大黃震提出,在未來汽油車排放法規中,應增加對汽油車顆粒物粒子數量的測量及其限值要求,促使后者采用更為有效的微粒排放控制技術,消除大氣環境中PM2.5的污染源。 代表委員共同倡議:明確環境污染治理“時間表” 多名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以及企業家3日上午在京倡議,應加快環境立法,完善各項配套政策和措施,力爭用10-20年基本解決我國環境污染問題。 針對全國各地出現的嚴峻環保形勢,全國人大代表王毅、全國政協委員賈康,以及桑德環境董事長文一波、金州環境董事長蔣超、威立雅水務中國區副總裁黃曉軍、中持環保董事長許國棟等多名企業家在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主辦的“環保企業家媒體見面會”上首先建議,應加快環境立法工作。當務之急是抓緊修訂環境保護法,以及大氣污染、水污染和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加快制定土壤污染防治法等法律,制定并完善相關環境標準,完善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制度和污染治理特許經營制度。 ==代表委員關注“美麗中國” 眾議環保新思路== 環保產業 工商聯環境商會聯合倡議:環保未來十年應投10萬億 3月3日上午,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聯合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和部分環保企業家在京發布《就當前環境時局致社會各界的倡議書》,倡議未來十年要確保環保投入占GDP比重達到2%~3%。全國人大代表、中科院科技政策與管理科學研究所副所長王毅在會上建議,應盡快成立大的資源與環境保護部,統一環境監管治理職能。 環境商會會長、桑德集團董事長文一波宣讀了倡議書。倡議書提出,應該抓緊修訂環境保護法,以及大氣污染、水污染和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加快制定《土壤污染防止法》等法律,制定并完善相關環境標準,完善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制度和污染治理特許經營制度。 駱建華:未來十年環保投入占GDP比重一定要提高到2% 駱建華:我覺得投入得不夠。按照70年代美國的標準,要完全治理污染,投入大概占GDP的1.5%—2%左右。如果現在按這種標準要求,占比GDP提高到2%—3%。我國現在環保方面投入占GDP比重不到2%,大概是1.6%—1.8%左右。所以,未來十年內,環保投入占GDP比重一定要提高到2%,甚至3%。 如果按2%測算,未來十年GDP是7%的增長率,大概需要投資10萬億。其中,有2萬億需要各級政府來出。意味著一年中央加地方的財政投入要有2000億投入污染治理,其他80%是由企業,包括排污企業、環保企業投資、銀行貸款等其他資金投入。 工商聯團體:環保企業所得稅征收15% 記者從全國兩會獲悉,工商聯團體建議,比照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的征收標準,環保企業所得稅按15%的稅率征收。 委員們提出,目前來看,國家對于環保企業稅收優惠政策的力度還不夠,甚至一些原有的稅收政策成為影響民間資本進入環保產業的制約因素。一是企業所得稅的優惠政策門檻偏高。另外,比照由國家財政部門撥付事業經費的單位免征房產稅和土地使用稅政策,免征污水處理、垃圾處理等污染治理企業的生產經營性用房及所占土地的房產稅和城鎮土地使用稅。 ==代表委員關注“美麗中國” 眾議環保新思路== 環保立法 環保部官員提案劍指大氣污染防治 呼吁盡快修訂法律 全國政協委員、環保部原副部長張力軍3日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獨家專訪時透露,來自環保部的政協委員“兩會”期間將向全國政協提交兩份提案,一份是盡快修訂出臺《大氣污染防治法》,另一份提案則是關于煤炭總量控制。 今年環保部共有三位官員作為政協委員參加兩會,分別是環保部副部長吳曉青、環保部前副部長張力軍與環保部總量司司長劉炳江。盡管今年代表委員已有不少針對環境問題的提案,但來自環境主管部門的委員提案“劍指”現行的《大氣污染防治法》,因此受到社會各界高度關注。 吳青:防治土壤污染 立法刻不容緩 “國家針對土壤污染防治立法刻不容緩!”針對全城熱議的湖南毒大米事件,昨日,全國人大代表、省律師協會副會長吳青說,湖南毒大米流入廣東的背后,正是農田土壤被嚴重污染的現實。 吳青認為,現行涉及土壤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規很有局限性,大多是宣示性、鼓勵性的條文,可操作性不強。對于污染土壤要承擔什么法律責任,也沒有明確的規定。 “當務之急是盡快修訂土壤環境質量標準。”目前實施的《土壤環境質量標準》是1995年制定的,已大大滯后經濟社會發展,且主要針對農田。居住用地、商業用地、工業用地都應該涵蓋進來,分類設置標準。重金屬、有毒化學物質等含量超過一定比例,就界定為污染。 吳以嶺:建議盡快開征環境稅費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吳以嶺建議盡快開征環境稅費。 “對產生工業廢氣多或造成汽車尾氣不合格的企業,要盡快征收懲罰性環境保護費,如我國大型石化企業等生產的汽油與柴油標準明顯低于發達國家標準,這是造成汽車尾氣污染的源頭,大型電廠燃煤是造成工業廢氣污染的源頭,不僅要限期整改達到環保要求,而且應盡快對這些污染企業征收環境保護費,征收的費用一方面用于環境污染的治理,一方面用于因環境污染造成的重大疾病患者的治療費用。”他說。 賈康:改革“碳稅” 實現環境稅雙重紅利 “誰排放的多,誰多承擔,這在經濟上是合理的”,賈康認為,這樣就可以使排放者約束自己的行為,節能降耗。 賈康說,從國際經驗和我國現狀來看,應該將“碳稅”的改革,設計成雙重紅利的實現過程。 一個紅利是,有了這樣的特定對象的稅收負擔的增加,就使這些排放主體所形成的社會成本內部化。另外一個紅利,降低總體企業所得稅的數額。 吳焰:推進環境污染責任險制度建設 吳焰建議,應建立健全環境污染責任保險相關法律法規體系;加快推動全國性的強制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制度建設;進一步細化對環境污染責任保險的財稅支持;構建環境污染責任保險與綠色信貸的聯動機制。 楊超則建議,保監會應會同環保監管部門建立環境監測機制,引導、鼓勵保險企業加強對環境保護責任保險市場的研究,健全此類責任保險的服務和產品體系,更好地提供市場需要的相關服務與產品,切實解決企業、群眾和政府所面臨的風險壓力。 蔡學恩:成立專門環保法庭 應對污染 全國人大代表、湖北律師蔡學恩:“大面積水污染、霧霾天氣等跨區域性環境災害事件,都可以直接用法律形式約束。”湖北省唯一的律師代表、得偉君尚律師事務所合伙人蔡學恩說,他的建議就是呼吁成立專門的環保法庭。 蔡學恩說,“大的項目能不能建,老百姓反對只能向政府反映,這不是一個成熟的機制,應該由法庭來解決這種訴求,通過專業法官,調查各種情況,做出科學的決定。” |
相關閱讀:
- [ 03-04]用制度的籠子"關住"腐敗——代表委員縱議制度反腐
- [ 03-04]代表委員期待新一輪機構改革鏟除“二政府”現象
- [ 03-04]兩會代表委員呼吁不要“帶毒GDP”
- [ 03-03]政協委員:“美麗中國夢”從衣食住行點滴開始
- [ 03-03]代表委員:帶頭節水爭做“快樂帶水族”
- [ 03-03]代表委員要改“話風”
- [ 03-03]朱永新談代表委員履職:你不稱職 意味著67萬人缺席
- [ 03-03]代表委員建言規范網絡反腐:不止于曬艷照、亮房產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