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同呼吸 只能共命運--霧霾天氣帶來的深刻反思
2013-03-04 16:02? 王敏、呂曉宇、劉錚、林暉?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黃曉夏 黃曉夏 |
分享到:
|
新華網北京3月4日電(記者王敏、呂曉宇、劉錚、林暉)十八大報告為億萬中國人勾畫出一幅“美麗中國”的宏偉藍圖。但新年伊始頻發的霧霾天氣,深深刺痛中國百姓的心,更引發世界的關注。 三月,參加兩會的代表委員聚首北京,聚焦霧霾話題,反思霧霾為什么會在今年爆發?為什么會集中在中東部地區? 全國人大代表、農業部規劃設計研究院能源環保研究所所長趙立欣說,霧霾發生在中國經濟發展最快的中東部地區,說明能源消耗和工業生產等城市發展造成的污染給環境帶來的壓力已不可承受。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氣象局副局長宇如聰指出,霧霾成因主要是兩方面,一是水汽和污染源的存在;二是靜穩的大氣條件。污染物質主要是人為所致,但今年以來我國具有全球陸地最有利于形成霧霾天氣的自然條件,地表風速呈現減小趨勢,更加不利于污染物擴散。 不管何種原因,燃煤、汽車尾氣等被認為是人為污染的主要因素。數據顯示,2011年,我國煤炭消費34.25億噸,占一次能源消費總量的68.8%。而全世界煤炭消費占一次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不到30%。 有專家指出,短期內,我國經濟發展想要擺脫以煤炭為主的能源消費結構尚不現實,發展主要依靠煤的格局不會有大的改變。 “已經到了協調中國經濟發展速度和轉型的關鍵時刻。這個時候,不能再走先發展再治理的路子,要痛下決心解決問題,這是個重大考驗。”趙立欣表示。 她同時指出,可以加大研究發展生物質能源等新能源,結合不同地區推廣新技術。比如,在廣大農村,目前沼氣只是用作單個農戶家的做飯、供暖,尚形不成規模,利用率也不高。但如果國家統籌考慮,從頂層設計予以支持,這些問題都會得到解決。 全國人大代表、國家電網重慶市電力公司總經理孟慶強指出,電力是傳統的燃煤大戶。根據我國能源資源稟賦,大力發展水電、太陽能、風能和生物質能等清潔能源,減少燃煤比例。 “尤其要加快特高壓發展,在西部、北部能源基地建設坑口電站,輸煤輸電并舉,改變電源過度集中在中東部的不合理布局,解決日益加劇的環境問題。” 趙立欣表示,我國已經是世界第一大汽車生產國和消費國,汽車尾氣排放驚人。多年來,電動汽車的推廣一直“雷聲大雨點小”,充換電設施遲遲不到位,在于國家層面解決問題的決心和力度都不夠大。 然而,在代表委員們看來,霧霾頻發也不簡單是環保的問題。“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說污染就解決環保問題,說發展交通就大力發展汽車工業。建設‘美麗中國’,更需要頂層設計,需要通盤考慮。”趙立欣說。 全國人大代表、河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廳長王昌說,要建設“美麗中國”,根本上必須完善現有的地方政府考核機制,在注重發展速度的同時提高發展質量。“雖然多部委對環境保護都有一些優惠政策,但沒有達到大家‘眼熱’的地步。力度要繼續加強,既要加大獎勵,也要加大相應的懲治力度。” 同樣的天空,同樣的霧霾。在這場空氣保衛戰中,沒有人能夠幸免。從最初要求公開PM2.5,到近期公民要求環保部門公開污染信息,真立欣代表指出,要仔細聆聽并認真回應關切公眾生存的環境訴求,保障公民知情權,讓公民積極地參與公共決策,才能同呼吸共命運。 |
相關閱讀:
- [ 03-04]霧霾與肺癌的“7年之約”引發代表熱議
- [ 03-04]PM2.5污染前10城市擬作健康影響評估
- [ 03-04]疾控中心主任:污染前10城市擬作健康影響評估
- [ 03-04]治霾除污緩解環境焦慮:“美麗中國”需有所作為
- [ 03-03]政協委員侯露:治理霧霾亟需法律約束
- [ 03-02]陳凱歌痛心霧霾天 趙本山帶“美麗農村”上會
- [ 03-02]政協發言人談霧霾污染稱環保部門監管不夠有力
- [ 03-02]北京1月份31天中只有5天沒有霧霾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