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人士認為中國兩會努力確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2013-03-03 17:13?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林晨 林晨 |
分享到:
|
全國政協十二屆一次會議3日在北京開幕。兩會開啟,海外人士認為,今年的中國兩會議題顯示,中國將堅持改革開放,重視解決民生問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帶領人民積極應對面臨的挑戰,以確保中國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泰國法政大學政治科學學院教授素拉畿·西里格賴認為,今年的中國兩會是一次承前啟后的會議,具有重大意義,是未來一段時間內中國政策新走向的“風向標”。 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高級研究員雅科夫·別爾格爾說,中國新領導集體表現出推進改革的堅定決心,中國未來改革與此前進行的改革相比其效果會毫不遜色,深化改革方面的新措施將對世界產生很大影響。通過改革,中國能夠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實現民族復興的夢想,能夠在經濟、社會和其他領域躍居世界前列。 美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中國項目主管尼古拉斯·博斯特認為,中國新領導層強調改革的重要性,“這是良好的信號”。 古巴中國問題專家、亞洲和大洋洲研究中心前主任何塞·路易斯·羅拜納說,中國領導層多年來積累了處理各種重大經濟、政治問題的經驗。他對中國新領導層充滿信心。 改善民生問題是中國推進改革的動力和落腳點,海外人士普遍認為,信號已發出,即致力于縮小收入分配差距、維護社會公平公正。 法國國民議會法中友好小組主席、來自社會黨的巴黎市副市長勒岡認為,中國過去30多年實現了“追趕式增長”。現在應多考慮如何縮小發展的不平衡,把地區不平衡和收入分配差距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圍內,尋找一種可持續發展方式。這意味著優先發展國內消費市場、推進教育和醫療領域改革以及完善社會保障體系。 德國杜伊斯堡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托馬斯·海貝勒教授說,中國已通過相關發展計劃,注重改善農民生活條件、建立社會保障體系、通過公正的稅收體系減少收入差距以及規定最低工資收入標準等。中國政府在推進這些改革時的主要困難將是處理社會內部不同利益團體之間的矛盾,“對此我完全樂觀,因為中國政府能夠在全國貫徹政策,也有相應的財政和人力資源”。 德國社民黨“基本價值委員會”副主席托馬斯·邁爾尤其關注中國的可持續發展和生態保護。他說,中國逐步意識到,一個沒有生態平衡的經濟發展不會帶來真正收益,相信中國政府可以完成綠色經濟的轉型。他強調,“中國所做的一切,都具有全球意義”。 關于中國未來經濟增長方式,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資深研究員羅迪說,中國作為全球經濟復蘇的“火車頭”,其經濟增長方式正面臨從投資驅動型向消費驅動型轉變的挑戰,這也是中國經濟的巨大機遇。他認為,只要中國政府繼續推動社會保障體系建設、促進居民消費,中國經濟在未來十年有望延續年均約8%的高速增長。 韓國檀國大學政治外交系教授金珍鎬認為,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最近幾年中國因為經濟方面取得的成就所展現出來的世界性影響力,提升了世界對中國經濟的關注程度。在實現“民族復興”的夢想過程中,需要不斷提出新的創意性理念來支撐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阿根廷國際戰略研究所所長、中國問題專家豪爾赫·卡斯特羅說,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經濟保持高速增長,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可以說中國已經完成量的積累,質的提升將是中國面臨的主要挑戰。中國政府的經濟政策開始從依靠儲蓄和投資轉向依靠技術創新、提高生產效率和借助資本運作提升其經濟活力,這種經濟層面的調整成功,將為中國經濟帶來新一輪的持續發展,這一調整對于未來世界也將產生深遠影響。 韓國現代經濟研究院中國問題專家韓載振說,雖然中國經濟面臨諸多挑戰,但相信中國新的領導層會引領中國經濟穩步前行。 |
相關閱讀:
- [ 03-03]省、省、省——今年兩會頻吹“新風”
- [ 03-03]兩會新華時評:走出“神秘”方能走向互信
- [ 03-03]大陸兩會將開幕 臺灣輿論很關注
- [ 03-03]河北籍全國政協委員退訂集體包車 分頭直線赴京
- [ 03-03]【圖說】今年兩會怎么開
- [ 03-03]外報:輕松看中國兩會 沒武警站崗沒警車開道
- [ 03-03]政協第十二屆一次會議主席團名單公布
- [ 03-03]委員建議重金屬污染企業應禁止入糧食主產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