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展專題詢問,回應百姓關切,緊盯法律實施,5年來——
人大監督更透明(人大·五年監督)
5年間,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依法繼續加強和改進監督,監督實效不斷增強。
4萬億投資投向何處?如何推動“十二五”規劃綱要順利實施?如何推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教育經費占比能否實現4%?保障房建設進展如何?食品安全如何保障?勞動合同法的實施還存在哪些問題?……圍繞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緊貼百姓生活,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不斷提高監督工作透明度,不但讓人們知情權、監督權得以實現,還推動了相關問題的及時解決。
專題詢問:
監督實效得到增強
公開透明監督,無疑是近5年來人大監督工作的一大亮點。
2010年以來,全國人大常委會就財政決算、糧食安全、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保障性住房建設、教育改革等問題,結合審議國務院相關報告,開展了9次專題詢問。每次詢問,中央主要媒體記者都到場,電視、廣播和一些網站進行現場直播。
“專題詢問豐富了人大監督方式方法,增強了監督實效,有利于解決群眾關心的問題。”2012年3月4日,十一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新聞發言人李肇星曾如是評價專題詢問。
2011年6月,中央決算經專題詢問后,國務院逐項落實:加強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加強財政專戶管理,撤并違規財政專戶5萬多個;推進預算公開工作;擴大社保基金預算編報范圍;修改資源稅暫行條例等法規。
2011年10月和12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分別聽取審議國務院關于城鎮保障性住房建設和管理情況的報告、關于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實施情況的報告,并圍繞報告開展了專題詢問。國務院認真落實常委會組成人員的建議,保障性住房建設取得積極進展,低收入和部分中等偏下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難有所緩解,教育改革的政策效應逐步顯現,一些熱點問題、難點問題趨于緩解。
公開透明增強了人大監督實效。在媒體的聚光燈下開展專題詢問,這是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增加人大監督工作透明度的一個縮影。近年來,隨著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不斷發展,特別是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的監督法頒布實施以來,各級人大常委會的監督工作更加規范化、程序化,人大監督工作不斷成熟,監督制度不斷完善,監督渠道不斷擴展,監督效果不斷增強。
專題調研:
緊扣大局貼近民生
2009年5月,在金融危機漸入深寒、前景莫測的緊要關頭,為確保4萬億的經濟刺激方案落到實處,全國人大常委會審時度勢,果斷啟動對中央政府部分重大公共投資項目實施情況進行專題調研。在長達3個月的時間里,由5位副委員長分別帶隊的4個調研組,赴東、中、西部18個省、區、市,深入施工現場、車間一線、田間地頭、醫院學校,對保障性住房、技術改造與科技創新、農田水利建設、教育衛生四個方面的重大公共投資開展調研。
監督4萬億投資,是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一次以大規模專題調研的形式,推動中央重大政策部署的貫徹落實,也是全國人大常委會探索監督路徑的創新之舉。
開展專題調研是這些年常委會加強監督工作的重要方式。圍繞“十二五”規劃綱要編制問題,全國人大常委會選擇14個課題,進行為期4個月的專題調研,形成了一批有水平、有分量的調研報告,既為中央決策和研究編制規劃綱要提供了重要參考,也為審查批準“十二五”規劃綱要做了必要準備。
聽取審議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環境保護、旅游業發展等報告;開展合理調整國民收入分配關系、促進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等專題調研;聽取審議城鎮保障性住房建設和管理等報告;聽取審議國務院關于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災后恢復重建工作情況的報告……5年來的人大監督工作既緊扣大局又貼近民生。
執法檢查:
查補法律實施漏洞
“徒法不足以自行。”執法檢查,是人大監督的“常規動作”,旨在監督法律的實施。如何讓這一動作發揮最大功效,是近年來全國人大常委會致力完善和探索的工作之一。
近年來,全國人大常委會開展了食品安全法、勞動合同法、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科學技術進步法、農業技術推廣法、節約能源法、清潔生產促進法,以及臺灣同胞投資保護法等法律的執法檢查,并對實施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整改建議。
“瞄準法律實施,查補法律漏洞。”這是近5年來全國人大常委會開展執法檢查的突出特點。
切實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特別是切實解決困難職工、進城就業農民工的勞動保障問題,涉及千千萬萬勞動者的民生福祉。2011年7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啟動了新一輪的勞動合同法執法檢查,針對勞務派遣被濫用等問題,建議抓緊修改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細化勞務派遣適用范圍的規定,加強對派遣單位和用工單位的監督管理,切實保障勞務派遣人員勞動報酬、社保待遇等合法權益。2012年12月28日,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了修改后的勞動合同法,規定被派遣勞動者享有與用工單位的勞動者同工同酬的權利。
發現漏洞,及時封堵。通過執法檢查發現法律漏洞,及時通過立法封堵,勞動合同法并非個例。
2011年5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啟動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執法檢查,檢查發現,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人口和家庭結構的變化,老年人權益保障出現了一些新情況新問題:人口老齡化快速發展,困難老人數量增多,家庭養老功能明顯弱化,城鄉“空巢”家庭大幅增加,接近50%。針對這些問題,2012年12月28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了修改后的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其中規定,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應當采取措施,發展城鄉社區養老服務,鼓勵、扶持專業服務機構及其他組織和個人,為居家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緊急救援、醫療護理、精神慰藉、心理咨詢等多種形式的服務。(記者黃慶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