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兩會述評:沒改革的突破就談不上機遇、發展
2013-02-24 11:35?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林雯晶 林雯晶 |
分享到:
|
沒有改革的突破,就談不上機遇、發展,更談不上紅利。改革是實現中國夢的最大推動力 34歲的孔祥元兩年前來北京做保安,妻子和女兒在山東曲阜農村。住在城市,他只能旁觀著別人的生活。“城市房價高,生活成本高,孩子中高考受戶籍限制,全家來這里生活對我來說難以企及。”他說,“人總得面對現實。” 對夢想,孔祥元并不諱言:“社會在發展,人也在發展。我出來打工,多掙些錢,讓女兒受到更好教育,考上好大學來大城市生活。” 孔祥元的現狀和夢想,是轉型期中國的一個縮影。受益于30多年改革開放釋放的制度紅利,中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國際地位大為提升。而另一方面,城鄉社會變遷加劇、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艱難、利益格局漸趨固化、資源環境瓶頸凸顯。實現人民的新期待、新訴求、新夢想,任務尤為艱巨。 我國已進入發展型新階段。“在這個階段,經濟起飛期傳統的紅利逐步衰減。能不能有效轉化動力系統,能不能形成新的紅利,對我國至關重要。”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名譽會長高尚全說。 “發展的動力何在?改革過去曾經是、現在依然是中國最大紅利。就是要抓住國內巨大需求潛力提供的重大機遇、發掘人口城鎮化的巨大潛力,而這取決于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的實質性突破。”遲福林認為。 當前中國發展和轉型中遭遇的種種矛盾和問題,大多帶有體制機制性因素,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還是要靠改革。沒有改革的突破,就談不上機遇、談不上發展,更談不上紅利。 ——繼續激發中國經濟活力要靠改革。民營經濟是國民經濟中最具活力的一個組成部分,當前中國民營經濟發展不斷遭遇“彈簧門”和“玻璃門”,一些行業和領域的行政壟斷抑制了市場競爭,影響了中國經濟的活力和市場信心。解決這一問題,需要深化改革。 ——提升中國經濟競爭力靠改革。在人口紅利消減、勞動力成本快速提升的背景下,國際產業分工格局正在出現變化,一些勞動密集型企業出現了向東南亞等成本更低國家和地區轉移的勢頭,中國經濟傳統競爭力受到沖擊。這既是挑戰,也是機遇,能否變挑戰為機遇,就看改革是否到位。 ——實現社會公平正義要靠改革。填飽肚子、越過越好之后,今天的人們更重視社會公平正義,對新的發展成果分配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原有的收入分配體制、社會管理體制、公共服務體系、城鄉二元結構等越來越不適應新的形勢。改革能否在調整利益關系、解決利益失衡上取得重要進展,將牽動和影響發展、穩定大局。 ——建設“美麗中國”要靠改革。近期全國多地出現嚴重霧霾天氣,再次引起人們對生態保護的強烈呼吁。保護生態,光靠政府強制命令遠遠不夠,關鍵是通過改革建立一整套體制機制。 “十八大后改革形勢比較好,上下改革共識正在形成,要盡快抓住這個戰略機遇,有效釋放改革紅利。”高尚全說,“未來五到十年的改革,時間空間有限,改革與危機賽跑不是危言聳聽。我們絕不可貽誤改革的機遇。” |
相關閱讀:
- [ 02-23]經濟觀察:“兩會”將力保中國經濟“健增長”
- [ 02-22]臺媒:兩岸兩會互設辦事機構最快3月磋商
- [ 02-22]公安部:兩會安保盡量減少對社會影響
- [ 02-21]“國五條”敲山震虎 調控新政或“兩會”后出臺
- [ 02-20]房地產調控新政箭在弦上 兩會之后或推出組合拳
- [ 02-19]省級兩會規劃未來5年發展 “中國夢”藍圖再繪
- [ 02-18]從十八大到兩會:中共“新政”扎實開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