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專項研究分析灰霾成因:北京機動車占四分之一
2013-02-05 16:20? 趙竹青?來源:人民網-科技頻道 責任編輯:林洪熙 林洪熙 |
分享到:
|
人民網北京2月4日電(記者趙竹青)今年年初,“霾”這一略顯生僻的字眼迅速被公眾所熟知。2013年元月,罕見的連續高強度大氣灰霾污染席卷了我國中東部地區,造成大量航班延誤、高速公路封閉、呼吸道疾病患者涌向醫院急診室,涉及受害人口達8億以上。中科院“大氣灰霾追因與控制”專項組的研究成果顯示:就北京而言,機動車為PM2.5的最大來源,約占四分之一,而治理灰霾污染應重點解決機動車道路擁堵問題。 此次強霾污染最嚴重是京津冀區域。據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監測數據統計,2013年1月京津冀共計發生五次強霾污染過程。整個1月份共計22天PM2.5小時濃度超過國家擬于2016年實施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的二級標準(75微克/立方米),只有4天晴好天氣;PM2.5最高值一度達到680微克/立方米,遠高于“重度污染”的界限。 由于少見的天氣過程、西北沙塵輸送等因素疊加,今年1月的5次灰霾顯得異常嚴重。“大氣灰霾追因與控制”專項組“大氣灰霾溯源”項目組通過本次席卷我國中東部地區的強霾污染物化學組成進行研究,發現它是英國倫敦1952年煙霧事件和上世紀40-50年代開始的美國洛杉磯光化學煙霧事件污染物的混合體,并疊加了我國特色的沙塵氣溶膠,是人為粗放式排放和自然生態被破壞的直接后果。 “大氣灰霾溯源”項目組負責人、中科院大氣物理所研究員王躍思表示,就北京而言,機動車為城市PM2.5的最大來源,約為四分之一;其次為燃煤和外來輸送,各占五分之一。他還發現,油氣揮發和餐飲排放這兩項因素近年來有快速上升趨勢。 如何防止北京及京津冀強霾污染事件的再次發生?王躍思表示,應當重點解決機動車道路擁堵問題;周邊區域重點解決燃煤的脫硫、脫硝和除塵及其揮發性有機物排放的控制,同時,也要高度關注柴油車排放和油品質量。 據了解,中科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大氣灰霾追因與控制”于2012年9月啟動,計劃用5-10年時間,以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為研究區域,闡明區域灰霾形成的關鍵物理化學機制,識別灰霾形成的關鍵污染物和污染源,確定區域大氣污染物跨區、跨界輸送量,發展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大氣污染預測、診斷及控制決策模型,研發致霾關鍵污染物的源控制和過程控制技術,進行區域應用示范,為控制灰霾污染提供科學可行的技術和政策解決方案。 |
相關閱讀:
- [ 01-10]中科院稱中國2049年全面超美 專家:值得懷疑
- [ 01-09]中科院報告稱中國國家健康指數高于英美遭質疑
- [ 01-08]中科院報告預計:2049年中國全面超越美國
- [ 01-08]中科院發布國家健康報告:中國超美英居全球11位
- [ 01-02]新年首場流星雨3日上演
- [ 12-21]北大和中科院專家到正興學校作科普報告
- [ 12-05]中科院海西研究院:邊建設 邊招人 邊科研 邊轉化
- [ 12-03]中科院科學家發現人體免疫系統工作的新奧秘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