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部門查出問題資金百億 審計署承認屢審屢犯
2013-01-17 06:51? 趙鵬?來源:京華時報 責任編輯:林洪熙 林洪熙 |
分享到:
|
□對話 審計范圍固定致老問題老面孔 “審計-發現問題-整改-再審計-發現類似問題-再整改……”翻開歷次審計公告,不難發現,“屢審屢犯”現象大量存在,使公眾都感到了“審丑疲勞”。是說一套做一套嗎?還是整改力度不夠?審計署有關負責人對此進行了回應。 審計根本目的不是查處問題,而是降低問題發生的幾率 問:這些年,社會關注點逐漸從審計發現的問題向這些問題的整改情況轉移,您怎么看待審計與整改的關系? 答:作為保障國家經濟社會健康運行的一個“免疫系統”,查處問題不是審計的根本目的,根本目的是通過揭示問題促進整改、推動完善制度健全法制,減少問題產生的根源,降低問題發生的幾率。所以,加強審計查出問題整改工作非常重要。 按照工作職責,每一個審計項目結束后,審計機關要向被審計單位出具審計報告,并針對問題進行處理。對于違規違紀問題,其中屬于審計職權范圍的,審計機關直接下達審計決定,提出處理處罰意見,并在規定時間內對整改情況進行檢查督導;不屬于審計職權范圍的,審計機關出具移送處理書,移送其他部門處理處罰。審計發現的管理不規范、體制制度方面的問題,審計機關也會提出具體的審計建議。 體制機制制度的完善有助于預防問題發生 問:為什么仍有很多問題“屢審屢犯”? 答:客觀上講,確有一些問題“屢審屢犯”,這些問題成因復雜,需要我們辯證地、具體地來分析和看待。首先,我國現行法規中明確規定了審計機關的職責、范圍和對象,每年審計工作報告中涉及的審計范圍和審計對象是相對固定的,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發現的問題類型與往年也有相似之處,這就容易給公眾一種“老面孔、老問題”的感覺。其次,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健全和完善過程中,一些經濟制度還不能夠完全適應實際情況,一些單位和人員嚴格依法辦事的觀念樹立不牢等。 對拒不整改的要嚴肅追究責任 問:對于今后進一步加強整改工作,審計機關有何建議? 答:加強整改需要各有關方面的共同努力,發揮合力。我們建議:一是明確被審計單位和審計機關在整改中的責任,明確和強化被審計單位依法必須整改的責任;二是要加大對審計查出問題的問責力度,對于拖延、推諉甚至拒不整改的,要嚴肅追究有關人員責任;三是將審計發現問題的整改情況納入各級政府督辦和考核內容,同時建立整改情況通報公報制度,以公開促整改;四是在糾正違規違紀問題的同時,有關部門和單位應重視審計提出的建議,及時修訂和完善制度,切實強化內部控制和管理,不斷提高依法理財和依法行政水平;五是積極推動改革,以改革的方式解決體制、機制、制度層面的問題,從根本上鏟除滋生問題的土壤。 |
相關閱讀:
- [ 01-16]審計署公布2011年度中央預算執行審計查出問題整改結果
- [ 01-16]審計署:23家縣醫院加價售藥 糾正違規金額6677萬
- [ 12-25]審計署明年工作重點:加大查處力度向腐敗亮劍
- [ 12-25]審計署部署明年工作重點:加大查處力度向腐敗亮劍
- [ 11-18]馬凱會見美國聯邦審計署審計長基恩·多達羅一行
- [ 11-15]香港審計署:特區治理空氣污染目標未能實現
- [ 08-03]13億人的社保網如何織得更牢
- [ 08-02]審計署:全國逾2.6億人參保 近6300萬人領養老金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