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中東部“十面霾伏” 專家稱降低排放是根本
2013-01-15 19:50? 董冠洋?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陳瑋 陳瑋 |
分享到:
|
中新社北京1月15日電 (董冠洋)15日,籠罩北京的昏黃霧霾開始漸漸散去?;仡欉^去“蒼?!币恢?,專家指出,中國中東部十面“霾”伏由排放、氣象等多種“病源”所致,治污不能單靠大風、雨雪稀釋沉降,降低排放才能根除。 1月7日起,霧霾天氣席卷中國中東部地區。大氣中漂浮的細小水滴(“霧”)和細小微粒(“霾”)導致空氣污染嚴重、能見度降低。 “污染首先是排放造成的?!闭劶盎姻渤梢?,北京師范大學大氣環境研究中心主任田賀忠15日接受中新社采訪時表示,雖然此番霧霾是污染排放、地形、氣象等條件綜合作用,但減少大氣中的污染物才是根本。 在中國天氣網首席氣象專家李小泉看來,工業生產排放是造成霧霾天氣的重要原因。 環保部此前透露,PM2.5污染約50%來自直接排放,而火電、鋼鐵、水泥等行業正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工業煙粉塵等直接排放的重要源頭,且極易經化學反應在大氣中形成二次細顆粒物。 汽車尾氣亦是排放污染,特別是二次細顆粒物污染的“罪魁禍首”。官方數據顯示,2011年,中國機動車排放污染物4607.9萬噸,其中顆粒物62.1萬噸,氮氧化物和顆粒物排放量占比超過90%。田賀忠指出,與生產高煙囪排放相比,汽車尾氣排放位置低,更接近于呼吸高度,稀釋空間有限。 不容忽視的還有采暖期延長導致的能源消耗排放猛增。這個冬天,中國多地為抵御“冷冬”提前供暖。據了解,中國北方,特別是山西、陜西等地本身煤煙型污染嚴重,采暖季燃煤令空氣質量雪上加霜。 據中央氣象臺預計,未來3天將有中等強度冷空氣影響中國北方及中東部地區。北京市環保局環保監測中心主任張大偉14日表示,屆時大風將有效清除污染物,重污染過程基本結束。 但“靠天治污”顯然不是治本之策。“只要污染源沒有效消除,以后遇到類似天氣條件,恐怕還會發生類似的空氣污染”,李小泉強調,消除污染關鍵還在努力減少污染源。 2012年末,環保部發布《重點區域大氣污染防治“十二五”規劃》,首次提出以改善空氣質量為核心防控,要求到2015年,重點區域PM2.5年均濃度下降5%,京津冀等地下降6%。 環境保護部污染防治司司長趙華林表示,今后將著力淘汰火電、建材等重污染行業落后產能,并在京津冀等地試點開展煤炭消費總量控制,從源頭改變能源結構,同時對新建項目實行現役污染源2倍削減量替代,爭取“增產減污”。 針對此次霧霾在中國中東部地區“連接成片”的特征,環保專家強調,區域聯防聯控機制落到實處、推動聯合執法已日顯必要。 據了解,近年來相鄰城市減污染傳輸影響極為突出,特別是在京津冀、長三角等地區,部分城市可吸入顆粒物受外來源的貢獻率為16%-26%。 不少民眾期待政府在治理空氣污染中有更多作為?!跋肟吹秸卫砦廴镜臎Q心”,霧霾中匆匆趕路的小羅對中新社記者說,希望政府在經濟發展、稅收與污染治理的選擇中,展示出更強的治污決心,提高排放成本、嚴格控制排放。(完)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