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經適房正逐漸退出住房保障體系
2013-01-15 08:52? ?來源: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林洪熙 林洪熙 |
分享到:
|
制度補漏總落后一拍 在北京這樣的一線城市,個別經適房價格是周邊商品房的1/4,甚至更低;價格差促使有人想鉆漏洞 長期研究經適房政策的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有關專家告訴記者,國家近幾年雖然對經適房的戶型、上市交易做出了嚴格限定,但由于種種原因,舊問題還是時有出現,新問題也層出不窮。如濟南、杭州、石家莊、廣州等地出現經濟適用房遭棄購,武漢發生“六連號”事件,北京、重慶大量經適房違規出租。此次發生“房妹”事件的鄭州,前幾年也出現過經適房規劃用地違規建起小別墅等負面新聞。 為什么經適房問題層出不窮? 專家表示,表面上看,一是規劃選址和建設把關不嚴,選址偏僻,質量有待提高,導致人們棄購經適房。二是在準入審核關口,政府部門難以準確掌握居民的實際收入和財產情況,各部門之間信息無法聯通共享,公示制度也常常流于形式,難以做到真正的公平,發生了騙購和權力尋租等問題。三是管理部門人員緊張,僅憑一個街道兩三個工作人員,要完成所有經適房申請對象的資格審核、復核和對房屋的管理,難免有疏漏。 其實,經適房面臨的這些問題,也是保障房制度普遍面臨的。在經濟適用房的準入分配管理上,目前的制度不可謂不嚴格。除了普遍實施的三級審核、兩級公示外,各地還會對經適房搖號進行現場直播,接受公眾的監督。既然制度看上去如此天衣無縫,為什么經適房還是容易“出事”? 究其根本,還是因為能提供產權的經濟適用房與商品房巨大的價格差,帶來利益空間。在鄭州,經濟適用房和商品房每平方米的平均價格差,在2001年為200元,在2005年為1349元,至2009年達到2027元;在北京這樣的一線城市,個別經適房的價格是周邊商品房價格的1/4甚至更低。專家表示,只要有這樣的利益空間存在,少數人尋租的沖動就不會消失;只要有這樣的價格差存在,就會有人想鉆漏洞。 |
相關閱讀:
- [ 01-15]房妹家查明曾有31套房
- [ 01-15]鄭州“房妹”之父被批捕 名下房產經查為31套
- [ 01-14]鄭州“房妹”事件階段性調查公布 尚有不少疑問待解
- [ 01-14]“房妹”能否力促經適房反腐
- [ 01-14]鄭州“房妹”之父被批捕 名下房產經查為31套
- [ 01-12]“房妹”案的警示:經適房應盡快終結
- [ 01-11]鄭州經適房僅1/3給市民 其余被扣留 派出所倒賣戶口
- [ 01-06]西安經適房遭違規銷售 被曝涉案達千余套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