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海歸摘下頂上光環
海歸兄 歡迎進入平凡時代
2012年,海歸邁進平凡時代。為了能夠在平凡的崗位上繼續施展自己的智慧,海歸更加積極地尋找發展的新可能:他們更愿意轉戰二三線城市和扎根基層;也更加接地氣,與本土資源相結合。
轉戰二三線城市
2012年3月,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2012年的工作重點是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全面落實各項區域發展規劃。堅持把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放在區域發展總體戰略的優先位置。”
對于海歸來講,這意味著二三線城市將具有更大的發展空間。因此,轉戰二三線城市的海歸將會有越來越多。
為了促進本地經濟社會發展,二三線城市紛紛出臺引才政策、提供優質服務,吸引海外高層次人才。2012年4月,東湖高新區將“3551人才計劃”更名為“3551光谷人才計劃”。名稱的更改意味著戰略發展觀念的轉變,更名后的“3551光谷人才計劃”將打破引才年限及人數限制,使引進和培養國際人才的工作常態化、長期化。
不過,由于二三線城市經濟發展還有較大的進步空間、產業配套還不夠健全,海歸轉戰這些城市也是在“摸著石頭過河”。
合肥東芯通信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唐相國介紹說,雖然合肥能為企業發展提供較為穩定的人才供應,但中部城市對高科技人才吸引力依然有限。所以東芯通信決定在北京另外設立研發機構,在吸引人才的同時,接近客戶和市場。
開始認同本土
2012年,中央政府將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預期目標定為7.5%。溫家寶說,主動調低經濟增長速度是為了產業結構調整,真正使經濟增長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上來。
掌握高端技術、具備國際視野的海外人才是促進我國產業結構調整的重要力量。越來越多的海外人才選擇回國創業。但海歸要真正促進我國產業結構調整,必須進一步加強“土洋結合”,即海歸企業與本土企業對接合作,將高端技術、現代化企業管理制度引入本土企業,促進本土企業整體轉型升級。而資本雄厚、熟悉國內市場的本土企業也可幫助海歸企業更好地發展。在我國產業結構調整關鍵期,兩者對接合作更加迫切。
此外,海歸在組建創業團隊時,也應該注重海外人才與本土人才的結合,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才能提高創業的成功率。據《中國海歸創業發展報告(2012)》顯示,在海歸創辦的企業中,本土人才在銷售市場、生產運營、財務和人事等職能上發揮重要作用,而海歸主要是在研發方面貢獻突出。
扎根基層常態化
《中國海歸創業發展報告(2012)》數據顯示,2011年回國的海歸數量達18.62萬人,創下歷史新高,而2012年海外留學生回國人數估計將增長到23.03萬人次。與此同時,海歸就業難、起薪低等問題在2012年更加突出。
在這種現實情況下,海歸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需要調整心態,放下身段,務實求職。其中,到基層工作,是越來越多的海歸選擇的道路。
畢業于英國卡迪夫大學新聞學專業的劉璐,沒有從事傳媒行業,而是選擇在家鄉政府擔任公務員。“海外求學,其實更多的是給你一種鍛煉,讓你的經歷更豐富,用新的角度去思考,而不僅僅是為了追求一份高薪的職業。”劉璐說,“選擇在家鄉工作,既能為家鄉做些貢獻,又能照顧好自己的父母。”
海歸村官章文瓊認為,海歸做村官有開闊的視野和前瞻的思想,對國外健全的農村建設情況有直觀的感受,參考這些國外經驗,對國內農村發展具有促進作用。不過,如何做好基層工作,海歸也還在探索。海歸應該克服急功近利、眼高手低的問題,踏踏實實堅守崗位。
2012年,是海歸低起薪的開始,婚戀難成為普遍現象,人才與資本對接障礙依然存在,但他們認為,能夠坦然面對這些問題,是海歸褪去光環、回歸平凡的一種表現。
低起薪時代開始
據某機構調查顯示,在超過8000名的受訪者中,約36.5%的海歸年起薪在4萬元;年起薪4萬元至6萬元的海歸約占總數的30.7%;而每年起薪在6萬元以上的僅占32.8%。
海歸的起薪一直是大家所關注的問題。由原來的“待價而沽”到現在的“折價而售”,就業起薪低,讓海歸面臨很大挑戰。中介過于夸大的宣傳,父母的盲目攀比,海歸留學前缺乏職業規劃等成為低起薪的重要原因。山東大學(威海)周怡教授認為,出現海歸低起薪的原因有3種:第一,部分出國鍍金的學生沒有學到真本領;第二,國外大學水平良莠不齊;第三,海歸選擇專業時具有盲目性。
視野、閱歷是海歸就業的優勢所在。但2012年一份海歸求職報告顯示,超過七成的企業表示,在招聘時不會優先錄用海歸。通過采訪,我們發現很多海歸能夠坦然面對低起薪的挑戰。畢業于國外名校的李海燕、王鵬志等在面對這一現象時,選擇用樂觀的心態應對。對于低起薪,他們認為挑戰與機遇并存,并堅信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婚戀仍然難
據啟德國際教育研究院的數據顯示,在8000名年齡在20至30歲的受訪海歸中,單身海歸的比例占58%。由于事業處于上升期,工作繁忙,沒有時間解決自身問題成為海歸面對的第二個挑戰。
海歸在繁忙工作的同時,別忘記自己的終身大事。不要讓職場的海歸變成情場的海待。對于海歸的婚戀難題,歐美同學會副秘書長陳泉說:“目前,在歐美同學會里,女海歸交友難的問題相對突出。大齡海歸交友難、成家難的問題有不斷增加的趨勢。”工作壓力、父母壓力、擇偶方式較單一等多個方面的原因,造成海歸婚戀難的現象。對此,北京心之路心理咨詢中心創始人李忠軍認為:因為工作壓力而選擇事業、忽視婚姻是不正確的。幸福美滿的婚姻不但不會為事業帶來牽絆,還會成為事業道路上的有力支持。
有資料表明,面對婚戀難問題,海歸大多希望能找一個有著同等留學背景的配偶。同時,這部分海歸的父母也希望子女能夠找到一個門當戶對的配偶。對此,《中華兒女》欄目主編駱瀚說,面臨婚戀難問題的海歸,應放下自身光環,把自己的海歸經歷當成個人修養的一部分。門當戶對不一定就能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創業資金不好找
海歸在就業時遇到起薪低的挑戰,在生活上遇到婚戀難的困惑,而在創業上也遇到了不少問題。匹配資金難覓難住了海歸,而海歸項目的科技含量則難住了地方政府。對于海歸創業,有關政策一般要求創業個人提供匹配資金。但剛回國的海歸、專家或者教授很少有創業的啟動資金,無法承擔如此大的風險,于是就產生了不少問題。青島市外專局副局長先明說,一方面,大多數海歸除技術與專利,基本沒有創業資金,要依賴政府和機構投資;另一方面,企業面臨融資難。創業初期,海歸人才如果沒有相關機構的擔保,容易出現“一腔熱血無金源”的現象。關于融資難的解決辦法,先明認為:“建立第三方專業評估機構是關鍵。”
而對于匹配資金難的問題,杭州市留學人員管理服務中心主任管宇認為,可以采用技術入股的方式,將高新技術作為無形資產,折合成股份融資,可供參考的比例為40%至60%,或尋求與天使投資等風險投資機構、地方民營資本等的合作。(陳景收 張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