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舉報是一把雙刃劍。“誤傷事件”提醒,監督和隱私各有邊界。如脫韁之馬的“網絡監督”真假難辨,一旦踐踏到普通公民的“隱私領地”或者危及集體權益,必將會使整個社會陷入不安。 爭論網絡反腐利弊的同時,更不能忽視這樣的詰問:如果正常的投訴渠道暢通有效,網絡舉報何以如此盛行?而反觀網絡反腐顯而易見的短板,更提醒我們當前加強反腐倡廉制度建設,是多么地必要和緊迫。 值得肯定的是,與以往對個別官員丑聞“虎照式”的淡化處理方式不同的是,近來被曝光的腐敗案件,都引起紀檢部門的及時介入或嚴厲查處。這種官方與民間反腐力量的無縫對接和有效“協奏”,讓人們看到了新時期反腐敗的決心和力度。 無論是主管部門查處還是民間舉報,單打獨斗式的反腐作用都很有限。因此有專家建議,民間舉報的腐敗線索,需要依附官方機構的權威及機制查處打擊,而主管部門也需要借助民間力量擴大腐敗信息源,以提高打擊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十八大把反腐敗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11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紀委書記王岐山主持召開座談會,就反腐問計專家。這些信號讓公眾對推進反腐倡廉充滿期待。針對當前嚴峻的腐敗形勢,更需要通過頂層設計,將網絡反腐納入法治化、制度化軌道。唯此,社會監督的正能量才能得到進一步釋放。 |
相關閱讀:
- [ 12-01]中紀委就反腐問計專家 專家建言領導公開財產
- [ 11-29]俄開展大規模反腐多名高官落馬 為贏得民眾信任
- [ 11-29]中共新高層反腐吹響前奏 華媒稱力度大實屬罕見
- [ 11-29]中共新領導層密集發聲反腐 官員遭微博“秒殺”
- [ 11-27]分析稱中央高層反腐措辭空前嚴厲 地方高度重視
- [ 11-26]中紀委:黨內決不允許腐敗分子有藏身之地
- [ 11-26]人民日報刊文稱反腐需要速度更要力度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